作者:白衣战士 来源: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患者,男,73岁,间断性腹胀伴排便困难2个半月。 T36.2。CP80次/分,R20次/分,BP/mmHg 平扫 小编留言:每天的病例都需要您的思考才会有更多的收获,同时分享到朋友圈和自己的小伙伴们多交流交流!病理结果就在下边,但请记住: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 ----------♀分割线♀--------- 影像学描述: 肝脏形态大小及密度未见异常,胆囊增大,胆囊壁局部增厚,囊内密度不均。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脾脏、胰腺及双肾形态及密度未见异常。升结肠部分肠管管壁增厚,内见较多内容物,部分层面见气液平面。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余未见明显异常。 影像诊断: 1、胆囊增大,胆囊壁局部增厚,建议增强扫描; 2、升结肠部分肠管管壁增厚,建议肠镜进一步检查; 3、右侧少量胸腔积液。 结肠镜:距离肛门90cm处结肠占位,局部肠管狭窄,不能通过。 患者距离平扫5天后做CT增强扫描。 动脉期 静脉期 延时期 影像学描述: 碘过敏试验阴性,经静脉注入碘佛醇ml行全腹部增强扫描: 横结肠管壁不均匀增厚,肠腔略狭窄,周围间隙模糊。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及双肾形态大小及密度未见异常。右侧腹股沟管内见肠管及脂肪密度影。余未见异常。 手术所见:全麻下取右侧腹直肌切口,探查见腹腔无明显积液,肿瘤位于结肠脾曲,大小约5cm×6cm×4cm,侵犯肠管一周,近端结肠扩张,肠壁水肿,远端肠管空虚,行结肠癌根治术,小肠部分切除,手术过程顺利。 病理:横结肠粘膜层可见裂隙状溃疡,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Crohndisease,CD)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或肉芽肿性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本病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两者统称为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在整个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临床上以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发热、贫血、营养障碍以及关节、皮肤、眼、口腔、粘膜、肝脏等肠外损害。本病有终身复发倾向,重症患者迁延不愈,预后不良。 早期X线表现:粘膜皱襞增宽、变平,肠壁边缘不整,肠腔痉挛性狭窄,低张气钡造影还可发现小溃疡,表现胃靶心样钡斑,周围可见透亮环,粘膜表面可见“卵石征”,病变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裂隙样溃疡及瘘道形成,发生于回盲部并穿透肠壁的溃疡,在回肠末段和盲肠侧壁形成小瘘道,较大的溃疡呈假息肉样结节状充盈缺损。病变继续发展进入狭窄期,长度可达数厘米不等,可单发,也可节段性分布。 CT表现为受累段肠壁节段性、对称性增厚,且不规则管腔狭窄或消失,CT可直接显示肠壁变厚的范围和肠外病变,比常规造影有独特优点,CT对该病的合并症评价很有效,可显示腹腔、腹壁脓肿,窦道、瘘管及肠梗阻情况,对窦道和脓肿的显示率高于常规钡餐检查。 鉴别诊断: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恶性淋巴瘤 1.溃疡性结肠炎 多见于20~40岁,大多数患者起病缓慢而轻微,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及左半结肠,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向近端累及。肠壁一般轻度增厚,肠管变细、肠袋变浅或消失,病变呈连续状态。 2.肠结核 是因结核菌侵犯肠道而引起的慢性特异性炎症,好发于回盲部,肠壁呈不均匀增厚,激惹征明显,多发不规则穿透性溃疡,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肠壁或肠系膜淋巴结可找到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 3.肠淋巴瘤 本病起源于肠黏膜下淋巴组织,病程进展较快,临床表现更明显,CT上主要表现为肠壁不规则结节状增厚,而且增厚以黏膜下层和肌层为主,肠管仍保持一定的扩张度和柔软度,增强扫描病灶呈轻至中度强化。 4.肠癌 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主要临床表现 为大便习惯的改变、便血、黏液脓血便、腹痛、腹部包块、肠 梗阻及贫血等。CT表现为肠壁的不规则增厚、肿块、浆膜面模 糊、肠腔狭窄,可合并有肠梗阻、肠套叠及肠瘘。 本文为“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作者出处。欢迎个人和机构联系合作,小编赞赏 长按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ソ鏂规硶涓鐧界櫆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