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临床表现以腹痛,大便习惯改变,腹部包块及发热、盗汗、消瘦等结核毒性反应,但缺乏特异的症状和体征 疗效评价 诊断依据 用药原则 1.早期患者诊断依据靠基本检查 2.重症者需要瞭解肠外及腹部包块的位置大小及肠梗阻需选择可选检查中某项 3.全面瞭解机体状况、合理配合用药,选择“b”、“c” 4.难以确诊需要鉴别诊断可用基因检查(pcr) 肠结核是结核桿菌侵入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多继发于肠外结核,特别是开放性肺结核,且好发于回盲部 本病患者大多为青壮年,其治疗以抗结核药为主,通过合理、充分用药,本病一般可获痊愈 1.加强支持治疗对该病尤其重要,要全面考虑及时补充营养 2.早期患者通常使用抗结核一线药物,二联或三联连续治疗,复检 3.疗效不佳时加用二线药物 4.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5.部分抗结核药对肝有损害,注意复查肝功能、必要时护肝 6.病情好转,可减少剂量,但仍需维持1-2年 7.有肠梗阻、急性肠穿孔、慢性肠穿孔引起瘘管者可行手术治疗,术后抗结核1-2年 8.诊断不明可使用试验性治疗,足量,抗结核治疗3-4周 1.全身中毒症状:有轻重不一的发热、乏力、盗汗、消瘦等活动性结核表现,以溃疡型结核多见此外可伴肠外结核,如肺结核等 2.腹痛 3.大便习惯改变:溃疡型肠结核常有腹泻,每日排便数次至十余次,粪便呈糊状或水样,重症者出现粘液血便增生型肠结核常表现为便秘部分患者因肠功能紊乱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 4.右下腹常有压痛,也可触及中等硬度不易推动的包块 辅助检查 1.充分休息、合理营养、补充维生素,供给丰富的磷、钙、铁食物 2.早期用药,坚持联合、足量、规律、全程抗结核药物治疗 3.并发症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肠穿孔、肠出血等 4.必要时手术治疗 1.治愈:全身及消化道症状及右下腹部压痛、腹块消失,大便正常 2.好转:血沈正常,纤维肠镜及钡灌肠显示肠道正常,临床症状改善 3.未愈:全身中毒症状无改善,血沉加快,甚至出现并发症如肠梗阻,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临床表现 概述 1.青壮年患者有肠外结核病史,主要为肺结核 2.有腹痛、腹泻伴结核毒性症状(如低热、盗汗、食欲下降、贫血治疗原则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ydgt.com/jbzd/6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