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本周四(1月9日),哈医大二院内镜专家刘晨教授将医院开展临床查房,提前拨打电话-预约,可享受刘晨教授亲自胃肠镜检查! 另:哈医大二院结直肠外科专家金英虎教授将于本周六(1月11日)医院出诊! 很多朋友一看到肠镜报告上有息肉,就吓得花容失色。认为有了息肉就如同身上安装了定时炸弹一般,务必要斩草除根方才放心。 那么,息肉是什么?一定会癌变吗?一定要切除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什么是肠息肉?通俗地说,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包括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 就是一小块多余的“肉”,或叫赘生的“肉”,在你的体内空腔脏器由黏膜覆盖的内表面上,从鼻腔、声带、胃肠、胆囊到子宫、膀胱等。没有确定病理性质之前,统称为息肉。 医生就按生长的部位命名,譬如“鼻息肉”、“胃息肉”、“直肠息肉”、“膀胱息肉”等等。如果某一部位长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就叫“多发性息肉”。 二、肠息肉是不是都会癌变? 息肉发生癌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息肉的大小、类型、形态、数目、部位、上皮间变程度、年龄以及地区和种族等: ①息肉越大越容易变坏: 呈正相关,即息肉越大,癌变率越高。 直径小于1.0厘米的有蒂息肉癌变率小于1%; 直径在1-2厘米者癌变率通常为10%; 直径大于2厘米的癌变率通常为50%。 ②肿瘤性息肉容易癌变 腺瘤性息肉癌变率高,其中管状腺瘤的癌变率为1-5%, 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约为10-60%, 而混合性息肉癌变率则介于两者之间。 也有人将息肉的表面发生重度不典型增生称之为"原位癌",这时异常细胞仅局限于上皮的表面而未侵犯到腺体的基底膜。 ③无蒂的、菜花状的易癌变: 有蒂息肉癌变率较低而无蒂息肉癌变率高。 息肉表面光整者癌变率小于5%, 呈乳头状者约近35%, 呈菜花状或分叶状者约为50%。 无蒂息肉如表面不光整且呈中凹花坛状易癌变。 ④长得愈多,越容易癌变 比如单个的癌变率是1%,那么长了50颗,那就有50%的癌变几率。 三、息肉的分类 主要分为两大类:肿瘤性和非肿瘤性 一类属于腺瘤,这种息肉有癌变的倾向,因此也称为肿瘤性息肉; 第二类息肉叫做非肿瘤息肉,这类息肉生长十分缓慢,基本上不会恶变成癌。 息肉可分为以下几种: 1.增生性息肉: 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远侧大肠为多,较小,直径多<1cm,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单发或多发。增生性息肉基本不发生恶变。 部分可以自行消失。这可以解释临床上有人曾经做肠镜发现息肉,但是半年或者一年后复查,却消失了。 2.炎症性息肉: 又名假息肉,是肠黏膜长期受慢性炎症刺激而形成的息肉样肉芽肿,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一般不容易恶变。 3.淋巴性息肉亦称良性淋巴肿瘤: 多见于20-40岁成人,男性略多,多发于直肠,多数为单发,亦可多发,大小不等,直径可自数毫米至3-4厘米。表面光滑或分叶状或有表浅溃疡形成。多数无蒂。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良好的淋巴滤泡组织,局限于粘膜下层内,表面覆盖正常粘膜。淋巴息肉不发生癌变。 4.管状腺瘤: 起源于直肠或结肠的良性息肉被称为腺瘤,并可进展成为癌变肿瘤。腺瘤十分常见,尤其是在50岁之后。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或有分叶,大小不一,直径多<1cm,80%有蒂。此类息肉癌变率约1%-5%。 5.绒毛状腺瘤: 较少见,多为单发。以直肠最常见,其次为乙状结肠。此类息肉癌变率较高,较管状腺瘤高10倍以上。 6.混合状腺瘤: 这类癌变率介于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之间。 7.家族性结肠息肉 家族性结肠息肉便血归属于腺瘤性息肉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偶见于无家族史者,全结肠与直肠均可有多发性腺瘤,多数腺瘤有蒂,乳头状较少见,息肉数几十个,上百个左右到数千个不等,自黄豆大小至直径数厘米,常密集排列,有时成串,其组织结构与一般腺瘤无异。 8.错构瘤性息肉 主要包括Peutz-Jeghers综合征、幼年性息肉综合征、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owden综合征。大部分与基因突变有关,都有癌变的可能性。所以一经发现,内镜下切除,无法内镜下切除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四、哪些息肉必须切除?一、必须要切除的: 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 管状绒毛状腺瘤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Gardner综合征 Turcot综合征 Peutz-Jeghers综合征 幼年性息肉综合征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 Cowden综合征 二、可以选择不切除的: 炎症性息肉及假息肉病 血吸虫卵性息肉 炎症纤维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 黏膜肥大性赘生物 小结原则上,一旦发现有息肉,一般建议: 1.必须要做病理 2.根据病理性质选择是否切除 3.切除后必须要定期复查 4.某些良性的息肉,长大后也会有腺瘤化的可能,还是切除为好。 总之,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是癌前病变,也不是所有的具有癌变潜能的息肉都会发生癌变。若息肉属于具有癌变潜能的息肉,当然要尽早尽快予以切除。 炎性或增生性息肉一般不采取切除。 另外,能否癌变不是判断是否切除的唯一标准。 例如,当炎性或增生性息肉引起了消化道出血、肠梗阻、腹泻等症状时,可考虑予以切除。 刘晨医学博士、博士后哈尔滨医院消化内科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精准医疗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能够熟练掌握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并能够熟练进行内镜及内镜下息肉电切术、EMR、ESD,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博士后工作站进行消化道肿瘤的基础方面的研究工作,对消化道肿瘤特别是消化道早癌进行内镜下治疗,能够熟练进行肝硬化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内镜下治疗。年至今发表SCI文章2篇,中文核心期刊2篇,主持厅级课题3项,参与编写规划教材《分子生物学与检验技术》。 金英虎肿瘤学博士、博士后哈尔滨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主治医师 中国NOSES联盟黑龙江分会秘书长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NOSES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肛肠外科协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预约方法 拨打-预约 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预约 转发是一种爱心,分享是一种美德! 看/肛/肠/病/到/西/大/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ydgt.com/jbyf/995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