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来源:《全球结核病报告》、《传染病学》 图片来源:网络 审校统筹:李宝珍 编辑整理:李倩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以肺结核(旧称“肺痨”)最常见。主要病变为结核结节、浸润、干酪样变和空洞形成。临床多呈慢性过程,主要表现为长期低热、咳痰、咯血等。 传染源传染源是排菌的患者和动物(主要是牛),排菌的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以空气传播为主。(肺结核患者咳嗽、喷嚏排出的结核杆菌悬浮在飞沫核中播散,健康人吸入可致感染;痰干燥结核杆菌随着尘埃吸入也可感染。) 其他途径如通过饮食、皮肤伤口、排泄物引起的感染较少见。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机体抵抗力下降的人易患结核病。 和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人感染几率远高于其他人。 流行特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年全球结核病报告》,结核病仍然是当今一个主要传染病杀手,是全球第九大致死疾病。 年,有约万人因结核病而患病,其中90%为成人,65%为男性,10%为携带艾滋病毒的人。 未来数年内可能出现以耐药菌为主的结核病流行趋势。结核菌/HIV双重感染患者人数持续增加,防治工作更待加强。 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结核病防治形势严峻。 临床表现1 全身症状 长期低热(多见于午后或傍晚),可伴有疲倦、盗汗、食欲下降、失眠等。有些患者尤其是早期结核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 2 咳嗽、咳痰、咯血 咳嗽是常见症状,主要是干咳,或咳少量白色粘液痰。若肺部有病菌感染痰液为黄色脓痰。咯血量一般较少,为痰中带血。 3 胸痛 多为持续性、位置比较固定的疼痛,疼痛时像肺部有针刺一样,并且胸痛会随着咳嗽、呼吸加重。 4 呼吸困难 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费力,体力活动后更加明显。 5 其他系统 淋巴结结核、结核性心包炎、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肝脾结核等。 预防措施加强本病防治知识培训,及时发现肺结核患者应及早隔离、治疗。 对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日用品及周围的物品进行隔离和消毒处理。 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应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到人群密集的地方。 保护易感人群,尽量不要与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接触,或接触时带口罩防护。 保证充足营养充足睡眠,不吸烟、不酗酒,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体质。 接种卡介苗,定期体检。 (本文所列内容仅供科普宣传使用,涉及疾病的诊断、治疗等请咨询临床医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ydgt.com/jbyf/96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