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姜在我国应用得非常早,《神农本草经》里就有相关记载,《伤寒杂病论》更是对它的功效详加阐述和运用。那么,夏天到底怎么吃姜?哪些人要多吃些?来借鉴一下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吧。 生姜茶:防治空调病 夏季贪凉,在空调房待得时间太长容易受寒,加上一直不出汗,会使人头痛、头闷、恶心,还会出现食欲低下、拉肚子等症状。 生姜具有温中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用生姜泡茶对预防和治疗“空调病”非常有效。 可取生姜3~5片,用沸水沏开即可。此外,生姜熬粥也非常推荐,做法:取大米50克,洗净后加水熬粥,快熟时加入姜片10克,煮至米熟即可,趁热服食。 生姜茶一定要趁热喝,因为“空调病”是肺胃受寒导致的,一定要喝热姜茶才能驱散体内的寒气,帮助身体出汗,有效排毒。 姜水泡脚:补阳气不足 阳气不足的人一般手脚冰凉,容易怕冷,经常腹泻,消化不良,精神不振,且舌体淡红,舌苔薄白,常常易食欲不佳。此时,可吃生姜或用生姜泡脚。具体方法是: 生姜切片,大火煮开后,加水泡脚。注意温度一定要适宜,水温以40℃~45℃为宜;泡脚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因为泡脚时人体血液循环和心率会加快,时间太长会增加心脏负担。 夏季补阳,还要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少熬夜;适当晒晒太阳,少吹凉风;保持心情愉悦,不要常发怒;控制性生活的频率。 生姜橘皮水:温胃止吐 夏天人们常吃些冷饮和凉性水果,造成寒凉侵胃,容易因胃部不适出现呕吐等症状,此时,可用生姜橘皮水缓解症状。 取生姜、橘皮各12克,水煎,一日2~3次分服。 橘皮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香精油,有理气化痰、健胃除湿、止吐、降压等功效。生姜有散寒发汗、温胃止吐、杀菌镇痛、抗炎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证,前人称之为“呕家圣药”。 醋泡姜:促进消化 天气炎热,很多人吃饭没有胃口或者消化不良,其实每天吃片醋泡姜可使上述症状得到缓解。 生姜具有独特的辛辣味,可以刺激味蕾,健脾开胃,而醋有开胃活血的作用,用醋泡姜能更好地发挥调理脾胃的作用,适合脾胃虚寒和消化不良的人食用。 具体做法是:将鲜姜切片,用米醋浸泡,加少量糖和盐,3天后便可食用。 老姜葱头:对付肩周炎 肩周炎,又名漏肩风、五十肩等,与受风寒湿有关。夏季湿邪容易入体,长久待在空调房中,又容易使寒邪入侵,引发肩周炎。 将老姜、葱头(洋葱)捣烂,用小火炒热后,加白酒再炒片刻。睡前趁热敷在疼痛处,以能忍受为度,用毛巾包紧。次日取下,一剂药可用3~4次。 老姜也就是干姜,温经散寒;葱头辛温,能散寒解表,温通阳气。白酒大辛大热,能够散寒活血通经。三者混合,加用小火,更助热性,发挥温阳散寒、活血通经、止痛消肿的功效。 外用此方的同时,应适当加强肩部按摩和活动,可增强药物功效。 热敷姜片:驱散关节痛 阴天下雨、天气骤冷时,有些人会感到腰痛、关节疼痛,此时,可将生姜切成1厘米厚的片,放在浓盐水中煮熟,然后用热的生姜片外敷腰部和膝关节。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腰椎及骨关节疾病和肾精损耗、化生不足有关。使用盐水煮后的生姜,其咸味入肾,热助阳气,辛散气结,所以对这类寒瘀凝滞的疼痛有效。 除了把生姜煮熟,也可以把鲜姜捣烂取汁,干净棉花浸入姜汁中再晒干。然后将晒干的药棉敷在关节疼痛处,包上纱布,可起到活血散寒、舒筋通络的作用。 吃姜五个讲究 1.早晨中午吃最好。中医认为,天人相应,白天阳气旺盛,人应该多活动,吃些温补性质的食物,如生姜,可以帮助阳气生发。晚上阴气逐渐旺盛时,阳气就要收敛起来,这时如果摄入过多的温热食物或补品,会影响睡眠和代谢,对身体有害。 2.吃姜并非多多益善。天气炎热时,人们容易出现口干、烦渴、咽痛、汗多等热证。生姜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的原则,不宜多吃。 3.阴虚火旺者不宜长期食用生姜。凡属阴虚火旺者(长期心烦失眠、口燥咽干、大便秘结的人),或患有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以及夏季好发的疖疮、痱子等病人,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4.暑热感冒和风热感冒不宜用生姜。风寒感冒或淋雨后出现畏寒、发热时,食用生姜有助于寒气发散外泄,可温中暖胃。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非寒邪引起,因此,不宜用生姜。此外,服用鲜姜汁可对付受寒引起的呕吐,其他类型的呕吐则不宜使用。 5.腐烂的生姜千万别吃。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物——黄樟素,它能使肝细胞变性,并会诱发癌症。 夏吃生姜益处多 进入夏天后适量吃点姜,对身体有一定益处。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民间有“早吃三片姜,赛过喝参汤”的说法。这些都说明姜对人体是有益的。姜除含姜油酮、姜油酚和姜油醇外,还含有蛋白质、糖、脂肪和丰富的铁盐等,有散寒、祛湿、温中、发汗、止咳等作用。 解毒:生姜可缓解食物中毒症状。食鱼、蟹后,若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可用生姜和紫苏叶各30克,水煎,加红糖适量,每日分2次服用。一般在吃螃蟹时,用姜末、醋、糖配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螃蟹性寒,又有腥味,用热性的姜配食可减少对脾胃的伤害,特别是对脾胃虚寒者更有益处。吃野菜中毒,口舌发麻时,立即嚼生姜,可缓解病情。 防伤风感冒:中医认为,姜味辛性温,有发表、止呕、祛痰、助消化等功效,可防风寒感冒等。所以伤风感冒时,吃几片生姜能促进血液循环,使全身发热出汗,减轻感冒症状。也可将连根葱白5根加生姜3片水煎后加红糖趁热服用。将生姜捣烂,涂搽病人足心、前胸、后背及两臂弯曲处,也可促使发汗,治疗感冒。 抗衰老:生姜有抗氧化功效,其辛辣成分可抑制过氧化脂质的产生,起到抗衰老的作用。人体内的自由基是一种衰老因子,若其过度活跃,可致人早衰,姜中的姜辣素可有效地控制自由基。此外,生姜中的姜辣素被人体吸收后,对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和心脏有兴奋作用。 镇痛:生姜中含有一种与水杨酸类似的物质,故有镇痛抗炎功效,可用于风湿痛和腰腿痛,冲服姜糖水,微微发汗,症状就会减轻。提取这种物质,经稀释做成血液稀释剂,可减缓血液凝固,对降血脂、降血压、防止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均有一定效果。 防治呕吐:生姜可治呕吐。用生姜汁1汤匙,蜂蜜2汤匙,加水适量煮开,趁热服用,每日3次。乘车前喝些姜汁可防止晕车呕吐。妊娠呕吐时,可冲饮红糖姜水,有较好效果。生姜还具有治牙痛作用。生姜中的挥发油,对产生口臭和牙周炎的致病菌有杀灭作用。嚼几片生姜可治牙痛。口舌生疮可用生姜汁漱口,或用生姜汁涂患处。 止咳喘:老年慢性咳嗽、肺寒咳喘、头痛鼻塞,可用半匙生姜汁加1匙饴糖,用沸水冲服,每日2~3次,有较好效果。 食用生姜能治病,但如果食用不当,也会造成不良后果。不能一次吃得过多或长时间过量食用,否则会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容易患眼病。姜辛辣、性热,大量食用生姜,刺激胃肠器官,使消化和吸收功能减弱。若喉痛、喉干、大便干燥,不宜用生姜。患痔疮、肠结核、胃出血和细菌性痢疾者也不宜服用。不要吃腐烂变质的生姜,因生姜腐烂变质后可产生有毒物质,而且毒性很强,这种有毒物质被胃吸收后可很快到达肝脏,导致肝细胞中毒变性,甚至可危及生命。 赞赏 长按白癜风的治疗方法偏方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