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下午,全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视频会议一结束,我市立即在市会场召开贯彻落实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贻伟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内防扩散外防输入,全力以赴做好我市疫情防控工作。 李贻伟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紧迫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坚定信心决心,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内防扩散外防输入,采取最强力量、最严措施做好我市疫情防控工作。要高度重视做好病例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专家全力救治患者,规范救治程序,及时做好疫点处置和密切接触者跟踪管理,对病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要加强监测排查,对重点区域、关键环节、重点场所加大监测排查力度,针对春节后返工人员多的特点应对疫情输入,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要制定完善应急预案,进一步做好急需药物、消杀药械、防护物资等应急储备,防范和打击哄抬物价行为,科学安排应急值守,把应对准备工作做足做充分。要切实加强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维护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安定祥和的春节。 市领导黄志豪、张玲、刘小军、陈高燕等参加会议。 据悉,我市全面落实“四个一”应急处置机制,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全市的头等大事,第一时间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挥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同时,成立工作专班,强化信息沟通,确保各项工作快速落实。 点击视频观看防御知识 肺炎防病指南 今天,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病指引,请收悉! 1.少聚集 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如车站、商场、影院等),室内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戴口罩 外出时正确佩戴口罩(最好是医用外科口罩)。 3.勤洗手 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如无洗手设施,可用纸巾擦拭明显污物后,用免洗洗手液、消毒湿巾等清洁用品代替洗手。 4.避免直接接触 避免在未加防护情况下与病人接触。 5.不吃野味 不要接触和食用野生动物,避免与农场牲畜接触。 6.生熟分开 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刀具和存放食物的用具要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 7.煮熟食物 食物要煮熟煮透,尤其是将肉、蛋类彻底煮熟。 做好健康监测 什么情况要特别注意观察健康状况 如果您曾经在武汉(或湖北省)居住、探亲或旅行; 如果您接触过从武汉(或湖北省)回来并且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人。 从最后一天在武汉(或湖北省)停留,或最后一天接触从武汉(或湖北省)回来并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开始算起,持续观察自己的健康状况14天。 医院就诊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主要症状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约半数患者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如果在观察期间出现这些症状要特别引起注意,戴好口罩,医院就医。 突发急医院 在惠州 医院 医院 辟谣 比起无谓的恐慌,“戴口罩、勤洗手、少去人群聚集处”以及“烹饪时彻底煮熟肉类、蛋类”“避免无保护状态下接触家禽、家畜”,同时加强自身体质,这些科学的防护才更有意义。 毕竟,比病毒更可怕的是不经思考的信息传播和恐惧的心。 正式开篇前,我们先来认清以下九大流传甚广、混淆视听的谣言: 不信谣、不传谣 科学应对疫情 除了上述提到的防护措施,还有什么是简单可行的“保护罩”吗?小文我,默默掏出了各种压箱底的口罩…… 戴口罩能预防感染吗? 常见的口罩有以下几种:普通棉布口罩、一次性口罩(如医用外科口罩)、N95型口罩。 一次性口罩(医用外科口罩) 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呼吸道感染,无法防霾。 医用外科口罩有三层,从外到内分别是防水层、过滤层、舒适层。舒适层是一层无纺布,佩戴时白色的无纺布朝内,蓝色的防水层朝外,有金属片的一边朝上,不要戴反,橡皮筋挂上双耳后捏紧金属片和鼻子贴合,抚平两颊,使口罩和面部之间尽量不留缝隙。 购买时要注意,应当选择外包装上明确注明“医用外科口罩”字样的口罩。 N95型口罩 能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可以防霾。 N95型口罩是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认证的9种防颗粒物口罩中的一种。“N”的意思是不适合油性的颗粒(炒菜产生的油烟就是油性颗粒物,而人说话或咳嗽产生的飞沫不是油性的);“95”是指,在NIOSH标准规定的检测条件下,过滤效率达到95%。 N95不是特定的产品名称。只要符合N95标准,并且通过NIOSH审查的产品就可以称为“N95型口罩”。 N95型口罩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预防由患者体液或血液飞溅引起的飞沫传染。飞沫的大小为直径1至5微米。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针对医疗机构规定,暴露在结核病菌下的医务人员必须佩戴N95标准以上的口罩。 相比较医用外科口罩,N95型口罩密闭更好。在选用N95型口罩时,尽量选择不带呼吸阀的N95型口罩。 普通棉布口罩 它的材质可能为棉布、纱布、毛线、帆布及绒等,由于材质本身不够致密,无法起到预防感染目的。 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N95型口罩 医用外科口罩 以自我防护、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为目的,佩戴医用外科口罩、N95型口罩都可以。 如果是去一般露天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可以选择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不必过度防护,但如果会接触疑似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则要佩戴N95型口罩。 去医院看病、探望病人时,医院的发热门诊或呼吸科就诊时应该戴上口罩; 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去超市、商场、影院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建议戴口罩; 为防止将疾病传染给他人,有发热、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疾病症状时应及时戴口罩; 此外,雾霾天气在室外活动时,建议戴口罩。 特殊人群如何佩戴口罩 孕妇佩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品。佩戴前应向专业医师咨询,确认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合。 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身体状况各异,如心肺疾病患者佩戴后会造成不适感,甚至会加重原有病情,这些人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 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其脸型小,建议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儿童防护口罩。 口罩多久需要更换一次? 为了防止感染,有些人可能一天到晚都戴着医用口罩,但这样会使鼻粘膜变得脆弱,失去鼻腔的原有生理功能,降低抵抗力。因此,在人口密度不高、较通风的场所,可以不用佩戴口罩。 需要提醒的是,任何类型的口罩,防护的效果都是有时效的,必须定期更换,建议每隔2~4小时更换一次口罩。若口罩被污染,应第一时间更换。 医用口罩不用时折好放在自封袋保存,不建议口罩摘下来直接塞口袋里或包里,这样容易造成医用口罩二次污染。一定要叠好放入清洁的自封袋中,并且将接触口鼻的一面朝里折好。 买不到口罩,还能这样预防感染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三种方式相互传播。 1.直接传播 病人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乃至呼出气体中,都带有病毒,近距离接触直接吸入可以导致感染。 患病者或者携带病毒的动物呼出气、嚎叫,同样也有病毒,会导致感染。不过,这需要近距离接触。 2.气溶胶传播 病人喷嚏、咳嗽、说话时的飞沫漂浮在空气中,大的颗粒会沉积下去,而直径小于2.5pm的颗粒就会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被吸入后,就会感染。 3.接触传播 病人喷嚏、咳嗽的飞沫,虽然开始是播撒在空气中,但最终会沉积下来,沉积在地面、桌椅、门把手等日常用品上面,还有病人口水、痰液、唾液等分泌物,以及沾染上各类分泌物的手触摸日常用品,也会把病毒留在上面。 如果正常人的手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手就会被污染,再接触自己的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可引起感染,这叫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我们了解了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方式,就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无论是咳嗽、喷嚏、流鼻涕,一定要用纸张、手帕遮挡。若无东西可用,可用手遮挡,不能对着别人喷嚏、咳嗽。 人与人之间接触时,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尤其是面对面谈话时。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尽量避免各类聚会。 对疑似罹患传染性疾病的人,应及早隔离。不探视疑似罹患传染病的病人。 传染病高发季节不要凑热闹,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 无论是工作场所还是居家,保持室内不断地通风换气。 不要随地吐痰,如果当时实在没有可吐痰的地方,可以先吐在纸张上,方便时再把它放到它的归宿地。 保持个人卫生,尤其是手。要勤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一张图告诉你如何正确洗手↓ 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 合理作息、不熬夜、不过劳。疲劳可以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因此,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防病的好办法。 密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