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毒性腹泻 病毒抑制了胃肠液中酶的活性,酶不能分解淀粉里的糖,糖在肠道里就形成高浓度的糜汁,这会产生渗透压,吸引肠壁外面的水分进入肠道内,粪便因此变稀。所以病毒性腹泻仿佛消化不良,其实是因为食物没有被分解。 2.细菌性腹泻 细菌导致肠壁表面的黏膜发炎、溃疡,渗出血水、脓水,形成血便、脓便,这也可称为细菌性痢疾。肠黏膜上的细菌分泌的毒素,参与一系列生化反应后最终导致肠黏膜分泌大量液体,形成泔水般或稀米汤般大便,这是常见的细菌性腹泻。 大肠杆菌是常见的导致腹泻的细菌。 3.真菌性腹泻 主要是霉菌,导致肠炎,形成腹泻,大便像水一样稀,散发出发酵的霉味或酸味。 4.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这时,就不应再以药治菌,而应以菌治菌,通过补充双歧杆菌,让双歧杆菌占上风。双歧杆菌是肠道里本来就有的,也叫原籍菌,它的原籍就是肠道,因而可以在肠道壁定植、繁殖,重新成为优势菌群,这时候导致腹泻的坏菌就被抑制,腹泻就可治愈。 6.肠结核腹泻 病原菌也是结核杆菌,不仅使肠道结核,而且使肠黏膜发炎,导致腹泻。治疗肠结核必用抗生素,甚至要化疗,这势必杀伤有益菌,使腹泻更加重。 治疗这种腹泻最好的方法就是补充益生菌,补充的量越大越好,补充的益生菌种类越多越好。 7.旅行者腹泻 旅行者到了外地,不服水土,引起腹泻。不服“水土”,这是传统的说法。古人不知道细菌,所以归咎于水土。现在看,其实是不服水里的、土里的细菌,当然,空气里、食物里、物品上也有细菌,这些细菌是当地特有的,是旅行者没接触过的,对此没有抵抗力,不耐受,所以一旦感染就致病。 治疗旅行者腹泻,普通医生会首选抗生素,也能治愈,但肠道微生态学者一直呼吁首选益生菌制剂,最好选择原籍菌,如乳双歧杆菌。 8.乳糖不耐受腹泻 牛奶里有乳糖,乳糖不被消化,喝牛奶就拉肚子,这就是乳糖不耐受腹泻。这种腹泻,是因为肠内缺少分解乳糖的乳糖酶。应该先服用几天双歧杆菌,双歧杆菌可以分泌乳糖酶来分解乳糖。 所以,在腹泻初期就给患者补充益生菌制剂,而双歧杆菌是益生菌制剂的主要品种。然后再选择对病原物敏感而又不太伤害益生菌的抗生素。同时还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常用的电解质就是盐。 在医疗临床上,乳双歧杆菌已被广泛应用,除了治疗腹泻,还用于治疗便秘、肠炎、胃炎。乳双歧杆菌有百利而无一害,有病治病,无病服了也不会有副作用,但吃无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陈女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ydgt.com/jbyf/121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