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疫病影响的历史人民资讯

时间:2023-3-2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于赓哲

编者按:面对疫情,我们该如何从阅读中汲取力量,保护我们的健康、增长我们的知识?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也许不曾意识到,疾病在背后产生的作用。一场瘟疫或许成为社会变革的力量,当然更多的,是普通百姓面对疾病时的苦恼困惑。中国古代有过哪些大瘟疫,我们的祖先又如何应对?《疾病如何改变我们的历史》的作者于赓哲教授是国内医疗史、中古史领域的佼佼者,多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本书即其所著的关于中国古代疾病生活史的一本大众读物,讲述了中国古代关于疾病的多个方面,尤其着重于疾病对历史、对社会与生活的影响,在细节中看见真正的历史;《流行病调查局:我们是医学侦探》是公共卫生领域的经典科普著作。只要有疫情,永远不下班的一群人是谁?那些从微观世界来捣乱的家伙,我们对它了解多少?面对总摆脱不掉的传染病,人类为什么能一次次险中求胜?与病毒开战,人类做了哪些准备?这本书一次过把这些答案统统告诉你;你还在为什么是疫苗而困惑吗?你还在为该接种什么疫苗而茫然吗?你还在为该不该接种疫苗而无措吗?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余文周以及科普作者邵忆楠共同创作的这本《漫话疫苗》第一辑会给你找出答案!

疾病可以影响历史,以往这个话题只是一个遥远的历史回音,如今却让全球人感同身受。所以此时此刻阅读本书,相信一定会激起您的很多共鸣。

历史学是提供人文思考的学科,也是探讨人与人关系的学科,疫病除了影响健康,还对社会稳定、社会结构和人的思想造成冲击。历史上每次大疫病都伴随着政治、经济和思想的巨变,尤其是后者,往往是在面对死亡和恐惧之时人类真实情感的爆发,以往掩盖在平安祥和气氛下的思想分歧也会日渐显著。

关于这一点,大家能立即联想到的是黑死病之后的文艺复兴,这大概是疫病改变世界、改变思想的最著名的例证。实际上类似的事情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疫病与文明的兴衰、疫病与战争、疫病与经济、疫病与医学思想的巨变、疫病与社会分歧……相关例子不胜枚举,疫病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结果,是人类必须承受的成长代价。

死神的镰刀一次又一次干扰到人类的安全与发展。但纵观人类历史,瘟疫恰恰又是文明进步的结果,是人口达到一定密度、交通体系日渐发达的副产品。可能在一般人的想象中,原始人缺乏医学手段,易受传染病戕害,一场伤寒或者流感就要了无数人的命。但实际上不一定。原始社会“老死不相往来”,部落与部落之间缺乏交流,人口稀少,传染病反倒不易传播。

……

随着文明时代的降临,人口逐渐密集,贸易、战争逐步增加,传染病开始获得广阔的舞台。可以说没有文明时代,也就没有人际传染病的频繁密集发生。但是,传染病是有自己的发展史的,同样一种疾病,在各个历史阶段也有不同的形态,细菌、病毒、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原虫等病源微生物,其实从它们的角度来看,它们的目的和人类一样,都是繁衍生存。就病毒而言,自然界对于病毒也有筛选机制,杀死所有宿主对于病毒来说并非最优选择:病毒本身会随机变异,其中毒性过强的因为杀死宿主太快而灭绝,传染性弱的因为无法有效传播而灭绝,筛选留下来的病毒体现为传染性强、毒性相对较弱,这是很多病毒性传染病发展的规律,尽可能多繁衍,尽可能少杀死宿主。所以有的疾病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十分酷烈,但随着进化会逐渐降低烈度,例如梅毒和艾滋病,再例如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在人类社会早期阶段,各个文明的体量还不够大,往往一场疫病就能摧毁一个文明。随着文明实体的不断壮大,人类对抗饥荒、瘟疫和气候地理变化的能力也在增强,所以文明的发展最终是可以提供更强大的应对疫病的手段。当然,文明程度越高,瘟疫传播的速度就越快,但同时人类应对手段也会更加先进。总的来说,传染病在人类疾病图谱中所占比重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不再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以我国为例:年,威胁中国人健康的主要因素前十名是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肺结核、消化系病、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神经系病、外伤及中毒、其他结核。到了年,威胁中国人健康的主要因素前十名座次有了明显变化,分别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病、内分泌和营养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系病、围生期病。根据《中国卫生年鉴()》《中国卫生年鉴()》,美国的情况与此类似:年的统计表明,当时威胁美国人健康的主要因素前十名是肺炎与流感、肺结核、痢疾与肠炎、心脏病、中风、肾炎、意外事故、婴儿早期疾病、癌症、年迈;而到了年,“座次”同样发生明显变化,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成为前三名,其后依次是意外事故、慢性动脉障碍疾病、肺炎与流感、糖尿病、自杀、他杀、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美国历史统计年鉴:从殖民时代到年》)

看得出来,这是一个传染病不断“退席”的过程,随着人类营养条件改善,现代化的医疗技术和公共卫生体系的进步使得传染病退居次席,正是在人类接连战胜天花、结核、鼠疫、疟疾、霍乱等疾病后,癌症、心脑血管疾病才逐渐凸显出来。如今经常有人抱怨说“现在的癌症怎么这么多”,其实癌症日渐增多,恰恰是人类进步的体现。疾病就好比是守阵地的敌人,医学好比进攻者,进攻者已经拿下了天花、鼠疫、疟疾、霍乱等外围阵地,才直面癌症这个核心阵地。而且癌症总的来说多见于老年患者,人类寿命的延长也是癌症凸显的一大要因,在古代大多数人活不到癌症高发的年龄。

本次疫情所带来的社会结构和思想的变化还有待时间来展现和验证,而目前显而易见的则是全球范围内对于全球化的反思。

新冠肺炎疫情最受瞩目的就是其全球化色彩。病毒借助现代化的交通体系可以在数日甚至十数小时之内传至万里之外,进而蔓延成全球性疫情。虽然问题丛生,但不可否认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人类在物质文明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人类整体的营养水平和医疗保健水平都达到了历史新高。只是,这也造成了一种“文恬武嬉”的松弛氛围,人们面对新的公共卫生灾难时四顾茫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另一方面来说,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起以前也有明显改变,对科技充满信心的同时,可能会对病毒竟然无法被迅速消灭这一事实的难以接受。再加上互联网的信息集中和放大作用,一时间将巨量消息推送到人们面前,让人们的心理更加敏感,更加脆弱,甚至由此还产生了种种阴谋论和悲观论。

这一切其实大可不必。

全球化疫情本就是全球化生活的附属品,自古以来便是如此。而全球化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水平提升,也能提供更多的疾病应对手段,从这个角度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人类既然不可能靠封闭模式发展,那么也就必须正视全球化所带来的全球化疫情。这是人类前进的必要代价。而且以现代人类的科技和组织能力,这个坎必须也必然能够迈过。

……

所以说,全球化是几千年来人类发展的结果,是人类壮大自己、丰富自己的必要途径,瘟疫是与它相伴相随的“副产品”,任何事物都有正负两面,瘟疫是人类发展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因为瘟疫而终止全球化,不是也不可能是我们的选择。更何况,全球化还能带来更有效、更全面的对抗瘟疫的手段,人类的历史尤其是最近百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克制瘟疫的历史,任何新的疫情都不会彻底扭转全球化的趋势。克服它只是时间问题。

本书所提供的,不是“中国医学史”,或者“中国疾病史”,而是将疾病和应对疾病的手段作为“读史”的窗口,举凡重大瘟疫、防疫措施、古代医疗系统、长生药与政治、性病与古代青楼文化、神秘而虚无缥缈的蛊毒与瘴气、古代外科手术尤其是华佗事迹的真假、割股疗亲是否真有治病功效……从中不仅要看到疾病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还要看到人们为了对抗疾病、追求健康与长生时采取的种种手段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疾病对古代中国思想的冲击,对许多人人生的改变——尽管有时他们可能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种改变源于疾病。本书力求做到深入浅出,贴近人心,呈现细节,不作大而化之的概述,而是尽量将一些历史碎片缀合在一起,展现疾病与历史进程关系图谱;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能够让枯燥的史料鲜活起来,展现人类生活史“另一面”的部分细节。细节有时最能打动人心。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ydgt.com/jbjc/130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