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自我健康保护的重要一环,其实是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不过我发现,很多人只是把体检作为例行公事,比如一些男性拿到结果以后,就会看看有没有高血脂、脂肪肝等体况,之后体检报告就束之高阁了。 体检报告中的很多内容,可以反馈我们目前身体的状态。而体检的意义其实并不限于发现疾病,而是在看到检查异常的时候,能够对应到自己的生活状态以及心理状态,及时调整,在患病前就积极主动的去改善。 我们应该把体检作为风险防范措施,而不是损失弥补措施,对自己的身体负责。 这里会有几个问题,常规体检到底够用吗?不分年龄、体况做的体检方案与我们而言就万无一失吗?我应该怎么调整我的日常生活状态? 健康体检1.平常体检的误区 误区一:没有症状就是没问题 其实,所有的慢性病在发病以前,变成中晚期以后,都是没有症状的。 比如肺部结节可能会变成肺癌,乳腺的结节可能引起乳腺癌,或者肠道里的息肉可能会变成结肠癌,还有女性的HPV感染,是宫颈癌的直接原因,但这些都是没有任何症状的。 有了这些问题,我们要尽早的去调整去改善,而不是认为没有症状就可以不去理会。 误区二:体检不是考试,体检报告及格不等于没问题 这里其实是说我们要如何看待体检,体检的最大价值就是查小问题,发现这些问题以后尽快的去调整解决,防止日后发生风险。 误区三:体检不是越贵越好 很多人抱持一分价钱一分货的观念,可能会认为体检套餐越贵越好,其实是有误区的。 比如一滴血查癌症,这个是利用肿瘤细胞代谢活跃的特点,扫描时,它的放射性比较强,医院的体检项目,是对于晚期肿瘤患者寻找转移时候用到的,同时也不会查到所有癌症。 误区四:体检异常随便找人问问不可以 这个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很多体检报告出来以后,我们有的时候随便找人问问,或者自己大概看下,对医院继续检查清楚,体检的作用其实没有体现。 比如我们发现了肺部的结节,医院的专业胸外科或者呼吸科找医生,明确结节的性质,医生可能会要求3-6个月或者1年进行复查,要尊医嘱执行。 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体检报告的内容仅看到了结论篇,其实单项检查中可能还存在异常,作为非专业的普通人是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