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命的故事》 印象中,当他们第一次默默出现在我的面前时,相互搀扶着,慈祥而又温厚。两位老人已年近七十,脸上的皱纹细密地交错着,仿佛在诉说着他们丰富的人生。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先生用温暖有力的大手,紧紧地握住我冰凉的手,在严冬的午后,无私地传递着热度。 老奶奶是微胖的体型,她的腿脚不是很好,因为骨结核,自膝盖处截去了左腿。十几年前还患有肠结核,医院精心的治疗和家人细心的照顾,肠结核得以痊愈。近几年她又罹患了糖尿病及高血压,日日吃药,成了必修的功课。 老奶奶告诉我,3天前她开始出现了咽喉疼痛,本来以为是嗓子发炎,不愿麻烦家里人,就自己在家吃了几粒消炎药,但是咽喉疼并未好转,昨天晚间咽喉肿痛明显加重,甚至影响了呼吸。今天一早,医院看病。经验丰富的主任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把她收入院治疗。 住进病房后,我们积极为她控制血糖血压,同时采用抗感染及雾化吸入等多项综合措施,老人家的病情却无明显好转。因为老奶奶年轻时有结核病史,为除外喉部结核,又做了结核菌素试验,试验结果不令人满意,多科会诊也难以明确病因。最后,我们打算在她的咽喉部取下几块黏膜做病理检查,依靠病理明确诊断。 第一次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因为老人有些紧张,我便同意了她的要求,让老伴陪在她的身边。她忐忑地坐在诊疗椅上,一只手紧紧抓住老伴的手,另一只手紧紧抓住诊疗椅的扶手。在充分局麻下,我用显微组织钳钳取了老人三块肿胀的杓区黏膜组织。检查结束了,老太太笑着说:“吓死我了,其实也不怎么疼呀。”老先生也松了一口气,仿佛刚才受罪的是他自己。 可是,结果却显示老人除了炎性改变未发现异常。无论抗感染治疗还是消水肿治疗,老人的喉部情况只是仅仅不再影响呼吸而已。所有的检查都没有明确结果,我陷入了茫然。 我决定再为老人进行一次活检。有时对局部病变必须反复、多位点活检,才能发现问题,这就像在大海中捕鱼,通过多撒网,能够增加捕到鱼的机会。于是,同样的检查步骤又重复了一次。可是回报的结果还是不明确。 该不该再进行一次活检呢?如果再次活检,仍然没有满意的结果,该怎么办呢?毕竟,活检是有创的检查,难免会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疼痛不适,现在的医患关系那么紧张,这样做是否太冒险了?会不会惹麻烦呢?如果不做活检,会不会漏诊? 我反复权衡,终于下了决心,第三次拿着《有创检查同意书》来到了老人的面前。老人的儿子40岁左右,疲倦的脸上写满了不耐烦。想是因为骨肉至亲,心痛母亲,难免言语中透着丝丝敌意。他的眼神凌厉,硬硬地说:“怎么还要再做一次,不是做了好几次了吗?有完没完呀!”我赶紧解释进一步检查的必要性,可是心里却很不舒服。没有人喜欢被质疑和轻慢,医生也是同样的。 老太太一听急忙说:“做就做吧,反正也不是很痛。”儿子一听,不干了,脸一冷,甩了一句:“不痛也不行,都做两次了,这次再做不出什么,怎么办?难道还做?” 我调整了一下面部发僵的肌肉,尽量放缓声音,决定改变策略,争取老先生的支持。“老人家,局部的病变有时候必须反复检查,才能找出病因,我们都希望能够早点诊断清楚,早点进行治疗!”老先生满脸的慈祥和宽容,听了我详细的解释后,从从容容地签了字。他满眼的信任暖暖地抚慰着我紧绷的神经。 这一次检查结果回来了,喉部的病变居然是喉部恶性肿瘤。这样的结果,我不忍直接告诉两位老人,而是唤来老人的儿子。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医院继续后续的治疗。临走前,他特意找到我,握着我的手说:“孩子,我知道你尽力了,谢谢你!”那一刻,所有的委屈都烟消云散。 后记 这个医院张宁、靳晓方在《生命的故事》一书中的叙述。最终这位老人确诊后,医院进行治疗。通过这个故事,我想告诉朋友们,医学不是万能的,但也绝不是冰冷的,唯有理解、温暖和信任,才能使医护在这个被大多数人不看好的行业,继续走下去,走出泥泞,走进春天...... 道理很浅,却不是人人都懂 故事很短,却道出了医护的酸甜苦辣 请把这个故事转给全国每一个患者和家属 欢迎您加入我们的白癜风医院哪个好治白癜风偏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