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处方仅供参考

时间:2019-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针灸处方

内科病症

1.感冒:处方:风池大椎外关列缺合谷

2.咳嗽:处方:以手太阴肺经腧穴和肺的俞、募穴为主。肺俞中府列缺太渊

3.股外侧皮神经炎:处方:股外侧局部和足少阳胆经腧穴为主。风市环跳伏兔血海阿是穴

4.三叉神经痛:处方:以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四白下关地仓攒竹合谷太冲内庭

5.泄泻:处方:以大肠的俞、募、下合穴为主。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

6.癃闭:处方:以足太阴脾经腧穴为主。关元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

7.尿失禁:处方:以肾和膀胱的俞、募穴为主。中极膀胱俞肾俞三阴交

8.痢疾:处方:以大肠的募穴、下合穴为主。合谷天枢上巨虚阴陵泉

9.黄疸:处方:胆俞阳陵泉阴陵泉至阳

10.淋证:处方:以足太阴脾经腧穴和膀胱的俞、募穴为主。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

11.水肿:处方:水分水道三焦俞委阳阴陵泉

12.胁痛:处方:期门支沟阳陵泉足三里

13.腹痛:处方:以任脉和足阳明胃经腧穴为主。中脘足三里天枢关元

14.坐骨神经痛:处方:以足太阳、足少阳经腧穴为主。

⑴足太阳经型:环跳阳陵泉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⑵足少阳经型:环跳阳陵泉风市膝阳关阳辅悬钟足临泣

15.眩晕:处方:以头部和足少阳经腧穴为主。百会风池头维太阳悬钟

16.震颤麻痹:处方:百会四神聪风池合谷太冲阳陵泉

17.胃痛:处方: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梁丘

18.呕吐:处方:中脘胃俞足三里内关

19.胃下垂:处方:以任脉腧穴和脾、胃的背俞穴为主。中脘胃俞足三里脾俞气海百会

20.糖尿病:处方:以相应背俞穴为主。肺俞脾俞胃俞肾俞胃脘下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21.呃逆:处方:以任脉腧穴为主。膈俞内关中脘天突膻中足三里

22.失眠:处方:神门内关百会安眠

23.疟疾:处方:大椎陶道中渚间使后溪

24.哮喘:处方:手太阴肺经腧穴和肺的俞、募穴为主。肺俞中府天突膻中孔最定喘丰隆

25.癔病:处方:以手、足厥阴经腧穴为主。神门大陵内关期门心俞合谷太冲

26.腰痛:处方: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委中肾俞大肠俞(腰三针)腰阳关阿是穴脊中

27.头痛:处方: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

⑴阳明头痛:印堂上星阳白攒竹透鱼腰及丝竹空合谷内庭

⑵少阳头痛:太阳丝竹空角孙率谷风池外关足临泣

⑶太阳头痛:天柱风池后溪申脉昆仑

⑷厥阴头痛:百会通天太冲行间太溪涌泉

⑸偏正头痛:印堂太阳头维阳白合谷内庭外关足临泣

⑹全头痛:百会印堂太阳头维阳白合谷风池外关

28.面肌痉挛:处方:以面颊局部取穴为主。翳风攒竹太阳颧髎合谷太冲

29.面瘫:处方:以面颊局部和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

30.低血压:处方:以足大阳经背俞穴为主。百会气海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

31.癫病:处方:心俞神门(俞原配穴法)脾俞丰隆(化痰)

32.痫病:处方:以督脉腧穴为主。水沟长强鸠尾筋缩阳陵泉丰隆

33.贫血:处方:以足太阳经背俞穴为主。气海血海膈俞心俞脾俞肾俞悬钟足三里

34.嗜睡:处方:以督脉腧穴为主:百会四神聪印堂丰隆足三里

35.狂病:处方:以督脉、心包经腧穴为主。水沟大椎风池丰隆大陵劳宫

36.痴呆:处方:百会四神聪太溪大钟悬钟足三里

37.心悸:处方:以心经、心包经腧穴和相应俞募穴为主。神门内关通里心俞厥阴俞巨阙膻中

38.高血压病:处方:百会曲池合谷太冲三阴交

39.阳强:处方:以足厥阴肝经腧穴为主。大敦行间蠡沟侠溪三阴交

40.阳痿:处方:以任脉腧穴为主:关元肾俞三阴交(阳三针)中极

41.男性不育症:处方:以任脉、足太阳经腧穴为主。关元三阴交肾俞次髎秩边气海足三里

42.瘿病:处方:以颈部和任脉、足阳明经腧穴为主。瘿肿局部天突膻中合谷足三里三阴交丰隆。

43.单纯性肥胖症:处方:以足太阴、足阳明经腧穴为主。中脘天枢曲池上巨虚大横支沟丰隆阴陵泉三阴交水分内庭关元

44.遗精:处方:以任脉、足太阳经腧穴为主。会阴次髎关元肾俞三阴交(阳三针)

痿证:处方:以手、足阳明经穴和夹脊穴为主。

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颈、胸夹脊(手三针:合谷曲池外关)

下肢;髀关伏兔足三里丰隆风市阳陵泉三阴交腰夹脊(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45.末梢神经炎:处方:以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上肢:曲池合谷手三里外关八邪下肢:伏兔足三里丰隆环跳风市阳陵泉八风

46.前列腺炎:处方:以足太阴脾经腧穴为主。关元三阴交秩边阴陵泉

47.白细胞减少症:处方;气海大椎脾俞肾俞膏育足三里

48.中风:

1)中经络:处分:水沟或百会内关极泉尺泽委中足三里三阴交2)中脏腑:处方:一督脉腧穴为主:水沟素髎百会内关便秘:处方:以大肠的俞、募、下合穴为主。大肠俞天枢上巨虚照海支沟

儿科病症

1.急惊风:处方:水沟中冲合谷太冲

2.厌食:处方:以任脉、足阳明经腧穴为主。中脘建里梁门足三里

3.百日咳:处方:列缺肺俞风门丰隆

4.遗尿:处方:以膀胱的俞、募穴为主。中极膀胱俞三阴交

5.脑瘫:处方:以督脉腧穴为主。大椎身柱风府四神聪悬钟阳陵泉

6.疳证:处方:四缝中脘足三里脾俞

妇科病症

1.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处方:神门百会膻中太冲三阴交

2.阴痒:处方:以足厥阴经腧穴为主。大敦蠡沟太冲中极三阴交

3.痛经:处方:以足太阴经腧穴为主。关元三阴交地机十七椎(经验穴)

4.闭经:处方:关元三阴交天枢合谷肾俞

5.月经不调:处方:关元三阴交血海

6.崩漏:处方:以足太阴经腧穴为主。关元三阴交血海膈俞或重灸隐白

7.妊娠呕吐:处方: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

8.带下病:处方:带脉关元三阴交白环俞

9.盆腔炎:处方:带脉中极次髎三阴交

10.恶露不绝:处方:以任脉和足太阴经腧穴为主。关元气海血海三阴交

11.恶露不下:处方:以任脉和足太阴经腧穴为主。关元气海地机三阴交

12.子宫脱垂:处方:以任脉腧穴为主。百会气海关元维道三阴交

13.产后乳少:处方:以足阳明经腧穴为主。膻中乳根少泽足三里

14.更年期综合征:处方:百会太溪关元肾俞三阴交

15.不孕症:处方:关元大赫三阴交次髎秩边

16.滞产:处方:膻中合谷三阴交至阴独阴

17.胞衣不下:处方:以任脉腧穴为主。气海关元三阴交独阴

18.胎位不正:处方:至阴太溪三阴交

外科病症

1.丹毒:处方:以皮损局部和手阳明经腧穴为主。合谷曲池血海委中阿是穴

2.乳腺炎:处方:膻中乳根期门肩井

3.疝气:处方:以足厥阴经腧穴为主。太冲大敦关元归来三阴交

4.流行性腮腺炎:处方:以手足少阳、阳明经腧穴为主。翳风颊车合谷外关内庭足临泣

5.阑尾炎:处方:以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阑尾穴上巨虚天枢曲池阿是穴血6.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处方:关元膈俞足三里三阴交血海阳陵泉

7.胆石症:处方:以胆的俞、募、下合穴为主。日月(右)期门(右)胆俞阳陵泉

8.脱肛:处方:以督脉和足太阳经腧穴为主。长强百会承山大肠俞

9.痔疮:处方:以督脉和足太阳经腧穴为主。长强会阳百会承山二白

骨伤科病症

1.扭伤:处方:以局部和邻近取穴为主。

颈部:大椎天柱风池后溪

肩部:肩髃肩髎臑俞肩贞

肘部:曲池小海天井少海

腕部:阳池阳溪阳谷外关大陵

腰部:肾俞腰阳关腰眼委中

髀部:环跳秩边居髎承扶

膝部:膝眼鹤顶梁丘阳陵泉膝阳关

踝部:解溪昆仑申脉照海丘墟

2.外伤性截瘫:处方:以督脉和下肢三阳经腧穴为主。损伤脊柱上、下1~2个棘突的督脉穴及其夹脊穴环跳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三阴交

3.颈椎病:处方:以颈项局部取穴为主。大椎天柱后溪颈椎夹脊

4.落枕:处方:大椎阿是穴落枕穴后溪悬钟

5.肘劳:处方:以肘关节局部手阳明经腧穴为主。曲池肘髎手三里手五里阿是穴

6.足跟痛:处方:以足跟局部和足少阴、足太阳经腧穴为主。太溪照海昆仑申脉悬钟阿是穴

7.腱鞘囊肿:处方:以局部取穴为主。囊肿局部(阿是穴)

8.腱鞘炎:处方:以局部取穴为主。列缺合谷阳溪阿是穴

9.肩周炎:以肩关节局部取穴为主处方:肩髃肩前肩贞(肩三针)阿是穴阳棱泉中平穴

皮肤科病症

1.神经性皮炎:处方:风池大椎曲池委中膈俞皮损局部

2.带状疱疹:处方:支沟阴陵泉行间夹脊穴皮损局部

3.荨麻疹:处方:以手阳明、足太阴经腧穴为主。曲池合谷血海膈俞三阴交

4.皮肤瘙痒症:处方:曲池风市血海膈俞

5.斑秃:处方:以局部和肝、肾的背俞穴为主。脱发区百会通天大椎肝俞肾俞

6.湿疹:处方:以皮损局部和足太阴经腧穴为主。曲池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皮损局部

7.疔疮:处方:以督脉腧穴为主。身柱灵台合谷委中

8.痤疮:处方:以局部和手阳明腧穴为主:阳白颧髎大椎合谷曲池内庭

五官科病症

1.麦粒肿:处方:以眼区局部取穴为主。攒竹太阳二间内庭

2.目赤肿痛:处方:以眼区局部取穴为主。攒竹瞳子髎太阳合谷太冲眼3.睑下垂:处方:以眼区局部取穴为主。攒竹丝竹空阳白三阴交

4.视神经萎缩:处方:以眼区局部和足少阳经腧穴为主:球后睛明承泣风池太冲光明

5.耳鸣、耳聋:处方:耳区局部和手、足少阳经腧穴为主: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中渚侠溪

6.鼻炎:处方:以鼻腔局部和手阳明经腧穴为主:迎香鼻通印堂合谷

7.牙痛:处方:以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颊车下关合谷二间内庭

8.咽喉肿痛:处方:天容列缺照海合谷

急性病症

1.心绞痛:处方:以手厥阴心包经腧穴和相应郄穴、募穴为主:内关郄门阴郄巨阙膻中

2.胆绞痛:处方:以足少阳胆经腧穴和相应募穴、背俞穴为主:中脘日月胆俞阳陵泉胆囊穴

3.泌尿系绞痛:处方:以肾和膀胱的俞、募穴为主:中极京门肾俞膀胱俞三阴交

中风

本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主证。其发生多由肝阳偏亢,气血上逆所致。中风包括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血管意外疾病。

1.闭证:主证:神志昏沉,牙关紧闭,两手紧握,面赤气粗、喉中痰鸣、二便闭塞、脉弦滑而数。治法:取督脉和十二井穴为主,平肝熄风,开窍启闭,用毫针泻法或点刺出血。

处方:水沟、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加减:牙关紧闭加颊车、合谷;语言不利加哑门、廉泉、通里、关冲。

2.脱证:主证:目合口张、手撒遗溺、鼻鼾息微、四肢逆冷、脉象细弱等。治法:取任脉经穴为主,用大艾炷灸之。处方:关元。神阏(隔盐灸)

附注:(1)凡年高形盛气虚,或肝阳亢越,自觉头晕、指麻者,宜注意饮食起居,并针灸风市、足三里等穴作为预防措施。(2)指导病员进行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并配合推拿、理疗。(3)脑血管意外急性期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感冒

1.风寒感冒主证:头痛、四肢酸楚,鼻塞流涕,咽痒咳嗽,咯稀痰、恶寒发热(或不热)、无汗、脉浮紧、舌苔薄白。

治法:取手太阴、阳明和足太阳经穴为主,毫针浅刺用泻法;体虚者平补平泻,并可用灸。处方:列缺、风门、风池、合谷。

2.风热感冒

主证:发热汗出、微恶寒、咳嗽痰稠、咽痛、口渴、鼻燥、脉浮数、苔薄微黄。

治法:取手太阴、阳明、少阳经穴为主。毫针浅刺用泻法。

处方:大椎、曲池、合谷、鱼际、处关。

中暑

1.轻证

主证:身热少汗、头晕、头痛、胸闷、恶心、烦渴、倦怠思睡、舌苔白腻,脉濡数。

治法:取督脉和手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

处方:大椎、曲池、合谷、内关。

2.重证主证:壮热口渴、唇燥肤热、烦躁神昏、甚至转筋、抽搐、苔黄、舌红、脉洪数;气阴两脱,则见面色苍白、汗出气短、血压下降、四肢抽搐、神志不清、舌淡、脉细数。

治法:取督脉和任脉经穴为主。

暑热蒙心针刺用泻法;气阴两脱可用灸法。处方:百会、人中、十宣、曲泽、委中、阳陵泉、承山、神阏、关元。

转筋者,近取筋会、阳陵泉和承山穴以舒筋解痉。气阴两脱急取神阏、关元艾灸以回阳救逆。

加减:渴饮加金津、玉液以清热生津。

哮喘

1.实证风寒外袭,证见咳嗽、咯吐稀痰、形寒无汗、头痛口不渴、脉浮紧、苔薄白;因痰热者多见咯痰粘腻色黄、咯痰不爽、胸中烦满、咳引胸痛,或见身热口渴、大便秘结、脉骨数、苔黄腻。

治法:取手太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风寒可酌用灸法;痰热可兼取足阳明经穴,不宜灸。

处方:膻中、列缺、肺俞、尺泽。

风寒加风门;痰热加丰隆;喘甚加天突、定喘。

2.虚证

主证:病久肺气不足,证见气息短促、语言无力,动则汗出,舌质淡或微红,脉细数或软无力。如喘促日久,以致肾虚不能纳气,则神疲气不得续,动则喘息、汗出、肢冷、脉象沉细。

治法:调补肺肾之气为主。毫针用补法,可酌情用灸。

处方:肺俞、膏肓俞、气俞、足三里、太渊、太溪。

附注:(1)哮喘伴有支气管炎者,应在哮喘发作缓解后,积极治疗支气管炎。(2)发作发严重或持续不解者,应配合药物治疗。(3)须注意预防。气候转冷及时添衣;过敏体质应注意避免接触致敏原和过敏食物。

呕吐(附:呃逆)

主证:寒客胃脘、时吐清水或稀涎、进食则吐、苔白脉迟、喜暖畏寒、或大便溏薄。热蕴则为多食即吐、呕吐酸苦热臭、口渴、喜寒恶热、便秘脉数苔黄、痰饮蓄,多见胸痞眩晕、呕吐痰涎、或见心悸、苔白脉滑。宿食不消,则见脘腹胀满或疼痛、食入更甚、暧气食臭、便秘矢气、苔厚腻脉滑实。肝气横逆,多见胁痛呕酸、脉弦。胃气虚弱,则呕吐时作。食不甘味,纳少,便溏、神疲、脉弱、苔薄腻。

治法:取足阳明经穴为主。寒者留针多灸;热则疾出不灸;肝气犯胃、泻足厥阴经穴,补足阳明经穴;中虚宜兼补脾气。

处方: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

热吐加合谷、金津玉液;

寒吐加上脘、胃俞;

痰饮加膻中、丰隆、食积者配下脘、璇玑;

肝逆则加太冲;中气虚者兼用脾俞、章门。

附:呃逆

呃逆多由邪气与积滞中阻,或暴怒气逆,胃膈气失宣降所致。

主证为呃感连续,声短而频。如偶发者不治自愈。如发作不止,则宜宽膈和胃、降逆调气,可取内关、足三里、或加巨阏、膈俞。

泻泄

泻泄又称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溏或呈水样而言。包括急慢性肠炎,肠结核等疾患。

1.急性泻泄

主证:若偏寒湿则粪质清稀、水谷相杂、肠鸣腹痛、口不渴、身寒喜温、脉迟、舌苔白滑;偏于湿热则所下黄糜热臭、腹痛、肛门灼热、尿短赤、脉濡数、舌苔黄腻或兼有身热口渴等。

治法:以疏调肠胃气机为主。偏寒者可留针,并用艾条或隔姜灸;偏热者用泻法。

处方:中脘、天枢、足三里、阴陵泉。

2.慢性泄泻

主证:如属脾虚则面色萎黄、神疲肢软、纳差、喜暧畏寒、便溏、脉濡缓无力、舌嫩苔白;肾虚则每日黎明前,腹微痛、痛即欲便,或腹鸣而不痛,腹部与下肢畏寒、脉沉细、舌淡、苔白。

治法:以健脾胃与温肾阳为主。针用补法,可多灸。

处方:脾俞、中脘、章门、天枢、足三里、肾虚者加命门、关元。

痢疾

本病为常见肠道传染病。临床以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为主证。一般分为湿热痢、寒湿痢、噤口痢、休息痢等。

主证:湿热痢主证为腹痛、下痢赤白、里急后重,并兼见肛门灼热、尿短赤、脉滑数、苔黄腻或恶寒发热、心烦口渴等。寒湿痢则下痢粘白冻、喜暖畏寒、胸脘痞闷、口淡不渴、苔白腻、脉濡缓或迟。噤口痢主证为痢下赤白饮食不进,食则呕恶。休息痢则久延不愈,屡发屡息,或轻或重,发则下痢脓血、腹痛、里急后重,休止则大便时干时稀。

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偏寒者加灸;久痢宜兼顾脾肾。

处方:合谷、天枢、上巨虚(或足三里)。

湿热痢加曲池、内庭;寒湿痢加中脘、气海;

噤口痢加中脘、内庭;

休息痢兼用脾俞、胃俞、关元、肾俞。

便秘

粪便常在肠内滞留二天以上,粪质坚硬,排便时艰涩难下者,称为便秘。分实秘、虚秘。

1.主证实秘:便次减少,常须三、五日量次或更长时间。便则努争,坚涩难下。如属热邪壅结,则身热、烦渴、口臭、喜凉、脉滑实、苔黄燥;气机郁滞者,每见胁腹胀满或疼痛、噫气频作、纳食减少、脉弦、苔薄腻。

虚秘:属气血虚弱者,则见面色唇甲光白无华、头眩心悸、神疲气怯、舌淡苔薄、脉虚细等。如阴寒凝结,可有腹冷痛、喜热畏寒、脉沉迟舌痰苔白润等证。

2.治法:取大肠经俞、募穴及下合穴为主。实秘用泻法,虚秘针用补法,寒秘可则灸。

3.处方: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热结加合谷、曲池;气滞加中脘、行间;气血虚弱加脾俞、肾俞;寒秘灸气海、神阏。

癃闭

本病以排尿困难,甚或小便闭塞不通为主证。病势缓,点滴而下者谓之“癃”;病势急小便不通,欲溲不下者称为“闭”。

1.肾气不足

主证:小便淋沥不爽、排尿无力、面色晄白、神气怯弱、腰膝酸软、舌淡、脉沉细而尺弱。

治法:以取足少阴经穴为主,辅以膀胱经背俞穴,针用补法或用灸。

处方:阴谷、肾俞、三焦俞、气海、委阳。

2.温热下注主证:小便量少、热赤、甚至闭寒不通、小腹胀、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以取足太阴经穴为主,针用泻法、不灸。

处方: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中极。

3.外伤主证:小便不利、欲解不下、小腹胀满、有外伤或手术病史。

治法:以通调膀胱气机为主,针灸酌选。处方:中极、三阴交。

淋证

淋证是指小便频数、淋沥刺痛、溲之不尽等证而言,包括现代医学的泌尿系感染和泌尿系结石等病。

1.主证排尿时茎中涩痛、淋漓不尽;或见小腹胀满,点滴难下;甚或突然腰痛;有兼尿中见血;或尿时挟砂石;或小便浑浊、粘稠如膏。亦有不耐劳累,遇劳而发作者。

2.治法:以疏利膀胱气血、利尿定痛为主,针用泻法或平补平泻。

3.处方;膀胱俞、中极、阴陵泉、行间、太溪。

加减:如尿血加血海、三阴交;小便如膏加肾俞、照海;少腹痛满加曲泉;尿中结石加委阳、然谷;遇劳即发者去行间加灸百会、气海。

遗精

可分梦遗和滑精。凡有梦而遗精者名梦遗;无梦而精自滑出的为滑精。

1.主证:梦遗每在睡梦中发生遗泄、睡眠不安、阳事易举。如久遗而又频繁者,可有头晕、精神不振、耳鸣腰酸等证。滑精则不拘昼夜,动念则常有精液滑出,形体瘦弱,脉细软,甚至心悸、阳萎等。

2.治法:梦遗以交通心肾为主,针用平补平泻法;滑精以补肾为主,针用补法或针灸并用。

3.处方:关元、大赫、志室。

梦遗加心俞、神门、内关;滑精加肾俞、太溪、足三里。

阳痿

1.主证:阴茎痿软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常伴头晕目眩、面色晄白、神疲腰膝酸软、脉细弱等证。

2.治法:以补肾气为主,针用补法或针灸并用。

3.处方:肾俞、命门、三阳交、关元。[附注]本病多属功能性,因此在治疗时可加强作思想工作,治疗时停止房事。

不寐

指以经常不易入睡或睡不深熟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1.主证:难以入寐,寐而易醒,醒后不易再睡,亦有时寐时醒甚或彻夜不寐等。病因不同,各有兼证;如属心脾亏损,则为多梦易醒、心悸、健忘、易汗出、脉多细弱;肾虚则头晕、耳鸣、遗精、腰酸、舌红、脉细数;心胆气虚则见心悸多梦、喜惊易恐、舌淡、脉弦细;精志抑郁肝阳上扰则为性情急燥易怒、头晕、头痛、胁胀胀痛、脉弦;胃中不和则见脘闷暧气或脘腹胀痛、苔厚腻,脉滑等证。

2.治法:以安神为主。根据辩证选穴,针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或针灸并用。

3.处方;神门、三阴交。

心脾亏损加心俞、厥阴俞、脾俞;

肾亏加心俞、太溪;

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大陵、丘墟;

肝阳上扰配肝俞、间使、太冲;

脾胃不和配胃俞、足三里。

癫狂

1.癫证。多由思虑太过、情怀抑郁,以致肝失条达、脾气不运、津液凝滞为痰、痰浊上逆、神明失常、发为癫证。

主证:沉默呆滞、精神抑郁、表情淡默、或喃喃自语、语无伦次;或时悲时喜、器笑无常,胡思乱想,多疑易惊,不思饮食,舌苔薄腻,脉弦细或弦滑。

治法:取背俞穴为主,佐以原、络穴。针用平补平泻法。

处方:心俞、肝俞、脾俞、神门、丰隆。

2.狂证。多由所求不遂、肝胃火盛,挟痰上扰,致使神志逆乱、心神失主而致。

主证:病起急骤、吵扰不宁、两目怒视、毁物打人、不分亲疏、气力逾常、不思饮食、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治法:取督脉穴为主,兼清痰火、针用泻法。

处方:大椎、风府、水沟、内关、丰隆。

痫证

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失常的疾病,俗称羊痫风。

1.主证:本病一般多属实证,但反复发作可致正虚。发病之前,可有头晕、胸闷、神疲等先兆,旋即昏仆、不省人事、面色苍白、牙关紧闭、双目上视、手足抽搐、口吐涎沫、甚则二便失禁。发后头昏、肢软、神疲、苔薄腻、脉弦滑、久病则脉细。

2.治法:取任脉、督脉为主、佐以豁痰开窍。

3.处方:鸠尾、大椎、腰奇、间使、丰隆。

眩晕

眩是眼花,晕为头晕。轻者平卧闭目片刻即安;重者如乘坐舟车,旋转起伏不定,以致站立不稳。本证可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神经官能症、耳源性疾病及脑部肿瘤等。

1.气血不足主证:头晕目眩、两目昏黑、泛泛欲吐、四肢乏力、面色光白、心悸失寐、怯冷倦卧、脉微细。

治法:以培补脾肾两经为主,用补法、可灸。

处方: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

2.肝阳上亢主证:头晕目率、泛泛欲吐、腰膝酸软、舌红脉弦。

治法;取肝胆两经为主,针用泻法。

处方: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

3.痰湿中阻主证:头晕目率、胸痞欲呕、纳差、心烦苔厚腻、脉滑。

治法:和中化浊为主,针用泻法。

处方:中脘、内关、丰隆、解溪。

头痛

头痛系患者的一种自觉症状。常见于高血压、颅内肿瘤、神经机能性头痛、感染性发热性疾病等。

1.风袭经络

主证:发时痛势阵作,如锥如刺、痛有定处,甚则头皮肿起成块,一般无其他兼证

治法:按头痛部位分经取穴。毫针刺用泻法、留针。

处方:巅顶部:百会、通天、阿是穴、行间。

前头部:上星、头维、阿是穴、合谷。

后头部:后顶、天柱、阿是穴、昆仑。

2.肝阳亢逆

主治;头痛目眩,尤以头之两侧为重。心烦善怒、面赤口苦、脉弦数、舌红苔黄

治法:取足厥阴、少阳经穴为主。用泻法。处方:风池、百会、悬颅、侠溪、行间。

3.气血不足主证:痛势绵绵、头目昏重、神疲无力、面色不华、喜暧畏冷、操劳或用脑过度则加重,脉强弱,苔薄白。

治法:取任、督经穴和背俞穴为主。毫针刺用补法、可灸。

处方:百会、气海、肝俞、脾俞、肾俞、合谷、足三里。[附注]

头痛如针灸治疗多次无效或继续加重者,应考虑有无颅脑病变,需及时治疗原发病。

痹症

外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不畅,引起关节、肢体等处出现酸、痛、麻、重及屈伸不利等症状,名为痹证。可包括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纤维组织炎及神经痛等。

1.主证:

(1)风寒湿痹。关节酸痛或部分肌肉酸重麻木,迁延日久可致肢体拘急,甚则关节肿大。又可分为以下三型:

行痹:肢体关节走窜疼痛,痛无定处,有时兼有寒热,舌苔黄腻、脉浮。

痛痹:遍身或局部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得热稍缓,遇冷则剧,苔白脉弦紧。

着痹:关节酸痛、肌肤麻木、痛有定处,阴雨风冷每可使其发作,苔白腻,脉濡缓。

(2)热痹。关节酸痛、局部热肿、痛不可近、关节活动障碍、可涉及单或多个关节,并兼有发热、口渴、苔黄燥、脉滑数等症状。

2.治法:以循径与患部穴为主,亦可采用阿是穴。

行痹、热痹用毫针泻法浅刺;

痛痹多灸,深刺留针,如疼痛剧烈的可隔姜灸;

着痹针灸并施或兼有温针和拔罐等法。

3.处方:

肩部:肩髎、肩髃、肩臑。

肘臂:曲池、合谷、天井、外关、尺泽。

腕部:阳池、外关、阳溪、腕骨。

背脊:水沟、身柱、腰阳关。

脾部:环跳、居髎、悬钟。

股部:秩边、承扶、阳陵泉。

膝部;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

踝部:申脉、照海、昆仑、丘墟。

行痹加膈俞、血海;

痛痹加肾俞、关元;

着痹加足三里、商丘;

热痹加大椎、曲池。

痿证

痿证,是指肢体痿弱无力、不能随意活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类病证。常见于多发性神经炎、小儿麻痹后遗症、早期急性脊髓炎、重症肌无力、癔病瘫及周期性瘫痪等。

1.主证:四肢筋肉弛缓无力,失去运动功能。初起多有发热。继则上或下肢,偏左或偏右,痿软无力;重者下肢完全不能运动肌肉日渐瘦削,但无疼痛症状。

(1)肺热;兼有发热、咳嗽、口渴、尿黄、舌红苔黄、脉细数。

(2)湿热:兼有身重、小便混浊、胸闷、或两足发热、得冷则舒、舌苔黄腻、脉濡数。

(3)肝肾两亏:兼有腰脊酸软、遗精早泄头晕目眩、脉细数、舌红。

2.治疗:以取阳明经穴为主。上肢多取手阳明,下肢多取足阳明。(参阅中风治法)。属肺热及湿热者,单针不灸用泻法;肝肾阴亏者,针用补法。

3.处方:上肢:肩髃、曲池、合谷、阳溪。下肢:髀关、梁丘、足三里、解溪。

肺热者加肺俞、尺泽;温热型加阴陵泉、脾俞;肝肾两亏者加肝俞、肾俞、悬钟、阳陵泉;发热者加大椎。

面瘫

即面神经麻痹。临床以周围性面瘫为多见。

1.主证: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作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露晴流泪、额纹消失、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少数病人初起时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严重者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

2.治疗:以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太阳经为辅,采取局部取穴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近取诸穴酌予浅刺、平刺透穴或斜刺。

3.处方:风池、阳白、攒竹、四白、地仓、合俗、太冲。

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人中;颜唇沟歪斜加承浆;乳突部疼痛加翳风。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可由多种病因引起。

1.主证:一侧腰腿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主要是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或外侧及足部发生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行动时加重。直腿抬离试验阳性。

2.治法;取足太阳和足少阳胆经穴为主。一般均用泻法,亦可配合灸治或拔罐。

3.处方:肾俞、大肠俞、腰3-5、夹脊、秩边、环跳、殷门、委中、承山、阳陵泉、绝骨。

痛经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少腹部出现较剧烈的疼痛称痛经。

1.实证:经行不畅,少腹疼痛。如腹痛拒接,经色紫而夹有血块,下血块后痛即缓解,脉沉涩的为血瘀;胀甚于痛,或胀连胸胁,胸闷泛恶,脉弦的为气滞。

治法: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酌量用灸。

处方:中级、次髎、地机、三阴交。

2.虚证:腹痛多在经净后,痛势绵绵不休;少腹柔软喜按,经量减少;每伴腰酸肢倦、纳少、头晕、心悸、脉细弱、舌淡。

治法:取任、督脉,足少阴和足阳明经穴。毫针刺用补法,并灸。

处方:命门、肾俞、关元、足三里、大赫。

耳鸣

多由暴怒、惊恐、肝胆风火上递,以致少阳经气闭阻或因外感风寒、壅遏清窍,或因肾虚气弱、精气不能上达于耳而成。

1.主证:

实证:暴病耳聋或耳中觉胀,鸣中不断,按之不减。肝胆火逆多由面赤、口干、烦燥、善怒、脉弦。外感风邪多见寒热头痛、脉浮等证。

虚证;久病耳聋、或耳鸣时作时止,操劳时加剧,按之鸣声减弱,多兼头昏、腰酸、遗精带下、脉虚细。

2.治法:取手足少阳经穴为主。实证针用泻法;虚证兼取足少阴经穴。针用补法。

3.处方:翳风、听会、侠溪、中诸。

肝胆火盛加太冲、丘墟;外感风邪加外关、合谷;肾虚加肾俞、关元。

牙痛

牙痛为口腔疾患中常见证状,其发生主要与胃经郁火和肾阴不足有关。

1.主证:牙痛甚剧、兼口臭、苔黄、口渴、便秘、脉洪等,乃阳明火邪为患,痛甚龈肿兼形寒身热,脉浮数等者为风火牙痛;如隐隐作痛,时作时息,口不臭,脉细或齿浮动者,属肾虚牙痛。

2.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循经远道可左右交叉刺。

3.处方:合谷、颊车、内庭、下关。风火牙痛加外关,风池;阴虚者加太溪、行间。

靳三针组方

1、颞三针:耳尖直上入发际2寸及同水平前后各旁开1寸

2、脑三针:脑户穴、脑空穴(双侧)

3、智三针:神庭穴、本神穴(双侧)

4、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

5、晕痛针:四神针、太阳、印堂

6、定神针:印堂穴上0.5寸、阳白穴上0.5寸(双侧)

7、手智针:劳宫、神门、内关

8、足智针:涌泉、泉中、泉中内(早期为涌泉、左泉、右泉)

9、痫三针:内关、申脉、照海

10、闭三针:水沟、涌泉、十宣

11、脱三针:百会、神阙、水沟

12、颈三针:天柱、百劳、大杼

13、背三针:大杼、风门、肺俞

14、肩三针:肩峰下的凹陷处(肩髃)、肩关节前、后凹陷处(前、后各旁开2寸处)

15、手三针:曲池、外关、合谷

16、腰三针:肾俞、大肠俞、委中

17、坐骨针:环跳、委中、昆仑

18、股三针:箕门、伏兔、风市

19、膝三针:内外膝眼、血海、梁丘

20、踝三针:解溪、太溪、昆仑

21、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22、痿三针:上肢痿-曲池、尺泽、合谷;下肢痿-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23、面三针:翳风、地仓透颊车、合谷

面瘫针:口角喎斜-翳风、地仓透颊车、迎香;目不能合-阳白、四白、太阳

24、面肌针:眼肌痉挛-下眼睑阿是穴、四白;口肌痉挛-口禾髎、地仓透颊车、迎香

25、叉三针:太阳、下关、阿是穴

26、舌三针:上廉泉及其左右各旁开1寸

27、眼三针:睛明穴上2分、下眼眶上缘(承泣)、上眼眶下缘(正对瞳孔)

28、鼻三针:迎香、上迎香(鼻通)、印堂或攒竹

29、耳三针:听宫、听会、完骨

30、胃三针:中脘、内关、足三里

31、肠三针:天枢、关元、上巨墟

32、胆三针:日月、期门、阳陵泉

33、尿三针:关元、中极、三阴交

34、阳三针:关元、气海、肾俞

35、阴三针:关元、归来、三阴交

36、脂三针: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37、肥三针:带脉、中脘、足三里

38、突三针:天突、水突、扶突

39、乳三针:乳根、膻中、肩井

40、褐三针:颧髎、下关、太阳

快速记针灸处方

包你三个小时记住十二个急症的针灸处方

1、晕厥——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口诀:晕厥要在山里涌泉边的水沟中冲醒。

2、虚脱——素膠水沟内关。口诀:虚脱要速(素)关水沟。

3、抽搐——百会印堂人中合谷太冲。口诀:堂中(人中)百合气味太冲,引发抽搐。

4、中风闭证——十二井穴水沟太冲丰隆。口诀:中风是由于十二条水沟臭气太冲,轰(丰)隆一声倒地所致。

5、中风脱证——关元神阙(隔姜灸)。汗出配阴郄(xì)、复溜,小便失配三阴交。口诀:中风脱证会元神出窍

6、痛经——(实证)中极、次髎、地机。(虚症)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口诀:实痛是中计(中极)吃了(次髎)低级(地机)食品。虚痛是三阴天在山里太久气海没有关圆(元)。

7、内脏绞痛(1)心绞痛——心俞厥阴俞巨阙内关膻中。口诀:心绞痛到内堂休息,心越平静,感觉应越好。(2)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俞肝俞日月期门阳陵泉胆囊穴。口诀:胆囊疾病主治肝胆,日月不停,其(期)门自通,扬名(陵)全靠这。(3)胆道蛔虫症——迎香透四白鸠尾透日月胆囊穴中脘阳陵泉。口诀:九尾偷日月,您想(迎香)偷肆佰?阳陵泉边过,胆怯早中晚。(4)肾绞痛——肾俞三焦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口诀:肾绞痛只要自大观园的阳陵泉,三叫三应肾即愈。

8、牙痛——合谷下关颊车。口诀:何故(合谷)下车?牙痛啊。

9、高热——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合谷。口诀:高热何故拿十二斤大锥去池边?是宣发热气。

10、血管性头痛

(1)外感头痛——百会太阳风池合谷。口诀:何故(合谷)太阳风总拜会(百会)我?让我头痛啊!

(2)内伤头痛

A、肝阳头痛——百会风池太冲太溪。口诀:慈(池)禧(溪)拜会太宗(太冲),大怒,肝阳直线上亢。

B、肾虚头痛——百会肾俞脾俞足三里。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我脾肾俱虚,肾亏头痛也。

C、血虚头痛——百会心俞脾俞足三里。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我心脾两虚,血虚头痛也。

D、痰浊头痛——头维太阳丰隆阴陵泉。痰浊头痛会引起头围、太阳穴丰隆,可能是阴陵泉浊气太盛所致。

E、淤血头痛——阿是穴合谷血海三阴交。血淤何故头痛?是三股阴气交会(即三阴交)于血海是也!

11、急性腰扭伤——肾俞腰眼委中。腰扭伤自己在肾部腰眼处揉揉,再放首娓娓中听的曲子。

特效针灸配方

虚喘——足三里。虚喘须寻三里穴。(席)食癖气块——手三里、足三里。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席)胃中有积——璇玑、三里。胃中有积刺璇玑,三里功多人不知。(席)胸满不思食——阴陵泉、承山。阴陵泉治心胸满,针到承山饮食思。(席)小肠气痛——大杼、长强。杼若连长强寻,小肠气痛即行针。(席)水肿——水分、气海。水肿水分兼气海,皮内随针气自消。(席)腹痛——公孙、内关。腹痛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席)阳明恶吐——风府、上脘。阳明二日寻风府,呕吐还须上脘疗。(席)男子痃癖——三里。男子痃癖三里高。(席)膀胱气才——风府、三里。从来风府最难针,却用功夫席浅深,倘无膀胱气未散,更宜三里穴中寻。(席)小腹痛——照海、阴交、曲泉、关元、气海。若是七疝小腹痛,照海阴交曲泉针,又不应时针气海,关元同泄效如神。脐腹痛——阴交、涌泉。小肠气撮痛连脐,速泻阴交莫在迟,良久涌泉针取气,此中玄妙少人知。(席)痃疝——期门、大敦。期门大敦能治坚痃疝气。(玉赋)心闷——劳宫、大陵。劳宫大陵可疗心闷疮痍。(玉赋)心悸虚烦——三里。心悸虚烦刺三里。(玉赋)脾泄一—天枢。天枢理感患脾泄之危。(玉赋)盅胀——三阴交、水分、三里。阴交水分三里盅胀宜刺。(玉赋)热壅三焦——关冲。脾虚黄疸——腕骨、中脘。脾虚黄疸,腕骨中腕何疑。(玉赋)饱满气逆——足三里。欲调满之气逆,三里可胜。(玉赋)翻胃——中魁。中魁理翻胃而即愈(玉赋)心惊——通里。通里疗心惊而瘥。(玉赋)腹疾有块——内关、照海。取内关于照海,医腹疾之块。(玉赋)九种心痛——上脘、中脘。上脘中脘疗九种之心痛。(玉赋)腹痛便秘——大陵、外关、支沟。肚痛秘结,大陵合外关于支沟。(玉赋)胸结——涌泉。胸结身黄,取涌泉而即可。(通)腹胀血膨——期门。期门罢胸满血膨而可也。(通)七疝偏坠——大敦。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坠。(通)腹胀——内庭。腹膨而胀,夺内庭以休尺。(通)胃心痛——劳宫。劳宫退胃心痛亦何疑。(通)心胸痛——大陵。心胸病求掌后之大陵。(通)腹痛——阴谷。连脐腹痛泻足少阴之水。(通)肋胁下疼痛——阳陵泉。肋下胁边者,刺阳陵泉而即止。(通)心下寒——少泽。少泽应除心下寒。(灵)腹坚——中脘、下脘。中脘下脘治腹坚。(灵)胸中之病——内关。胸中之病内关担。(兰)脐下病——公孙。脐下公孙用法拦。(兰)腹中气块——内关。腹中气痛难当,穴法宜向内关防,八法有名阴维穴,腹中之疾永安康。(玉歌)腹痛——大陵、外关、支沟。腹中疼痛亦难当,大陵外关可消详,若是胁痛并便秘,支沟妙效非常。(玉歌)脾病——间使。脾家之症是可怜,有寒有热两相煎,间使二穴针泻动,热泻寒补病俱痊。(玉歌)心痛——上脘、中脘。九种心痛及脾疼,上脘穴内用神针,若还脾败中脘补,两针神效免灾侵。(玉歌)翻胃——中魁。若患翻胃并吐食,中魁穴莫教偏。(玉歌)腹胀——内庭、临泣。小腹胀满气攻心,内庭二穴要先针,两足有水临泣泻,无水方能病不侵。(玉歌)心胸痛——大陵。心胸之病大陵泻,气攻胸腹一般针。(玉歌)腹满虚胀——水分、水道、三里、阴交。水病之疾最难熬,腹满虚胀不肯消,先灸水分并水道,后针三里及阴交。(玉歌)肾气冲心——关元、带脉。肾气冲心得几时,须用金针疾自除,若得关元并带脉,四海谁不仰明医。(玉歌)脾泄——天枢。脾泄之症别无他,天枢二穴刺休差,此是五脏脾虚疾,艾火多添病不加。(玉歌)心脾疼痛——上脘。心脾疼痛上脘先。(胜)胃冷——下脘。胃冷下脘却为良。(胜)心疼——巨阙。霍乱心疼吐痰涎,巨阙着艾便安然。(胜)脾心痛——公孙。脾心痛急寻公孙。(胜)痞满——章门。终年或变劳层者,痞满脐旁章门诀。(胜)吞酸——膻中。噎气吞酸食不投,膻中七壮除膈热。(胜)腹胀——水分。腹胀水分多得力。(胜)霍乱——中脘、三里、内诞。霍乱中脘可入深,三里内诞泻几许。(杂)心痛——劳宫、不泽。心痛翻胃刺劳宫,寒者少泽细手指。(杂)胁痛——阳陵泉。胁痛只须阳陵泉。(杂)腹痛——公孙、内关。腹痛公孙内关尔。(杂)心胸痞满——阴陵泉、承山。心胸痞满阴陵泉,针到承山饮食美。(杂)泄泻——足三里、内庭。泄泻肚腹诸般疾,三里内庭功无比。(杂)胀满水肿——水分、中脘、腹溜、三里。水肿水分与复溜,胀满中脘三里揣。(杂)内伤食积——手三里、足三里、璇玑。内伤食积针三里,璇玑想应块亦消。(杂)10、腰背部背连腰痛——白环、委中。背连腰痛,白环委中曾经。(百)脊强——水道、筋缩。脊强兮,水道筋缩。(百)痉病——颅息。痉病非颅息而不愈。(百)肩背腰腿疾——申脉(阳?)、后溪(督脉)、外痒(阳维)临泣(带脉)。阳?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标)腰痛——委中。委中专治腰间痛。(席)脚膝肿——至阴。脚膝肿时寻至阴。(席)气滞腰痛——横骨、大都。气滞腰痛不能立,横骨大都宜急救。(席)肩背风劳——肺俞、三间。更有三间肾俞妙,善除肩背浮风劳。(席)腰痛——委中。委中腰痛脚挛急,取得其经血自调。(席)髋骨腿疼——三里、复溜。髋骨腿疼三里泻,复溜气滞便离腰。(席)肩背痛——中渚。久患伤寒肩背疼,但针中渚得其宜。(席)肩痛连脐——手三里。肩上痛连脐不休,手中三时便须求,下针麻重即须泻,得气之时不用留。(席)腰胯痛——三里、气海。腰连胯痛急必大,便于三里攻其隘,下针一泻三补之,气上攻噎只管住,噎不住时,气海灸,定泻一时立便瘥。(席)膂痛——身柱。身柱蠲嗽,能除膂痛。(玉赋)伛偻——风池、绝骨。风池、绝骨而疗乎伛偻。(玉赋)痿伛——人中、曲池。人中曲池可治其痿伛。(玉赋)肩脊痛——五枢、背缝。肩痛——肩髃。风温传于两肩,肩髃可疗。(玉赋)腰脊闪痛——人中、委中。人中委中除腰脊闪痛之难制。(玉赋)肾败腰痛——带脉、关元(多灸)。带脉关元多灸,肾败堪攻。(玉赋)脊膂强痛——人中。人中除脊膂之强痛。(通)泻肾——然谷。然谷泻肾。(通)腰痛——肾俞。肾俞把腰疼而泻尽。(通)肩背患——手三里。肩背患,责肘前之三里。(通)冷痹肾败——足三里。冷痹肾败取足阳明之士。(通)脊间心后病——中渚。脊间心后者,针中渚而立愈。(通)腰脚痛——委中。腰脚痛在委中而已矣。(通)腰痛——委中。五般腰痛委中安。(灵)脾俞(髀枢)不动——丘墟。脾俞不动泻丘墟。(灵)浮肿——复溜。复溜治肿如神医。(灵)水肿——水分。水肿水分灸亦安。(灵)脊背强痛——人中、委中。强痛脊背泻人中,挫?腰酸亦可攻,更有委中之一穴,腰间诸疾任君攻。(玉歌)腰痛——肾俞。肾弱腰痛不可当,施为行止甚非常,若知肾俞二穴处,艾火频加体自康。(玉歌)背痛——中渚。脾疼背痛中渚泻。(胜)腰痛——中空穴(中?)腰痛中空穴最奇。(胜)脊间疼——中渚。脊间心后称中渚。(杂)腰痛——环跳、委中、昆仑。腰痛环跳委中神,若连背痛昆仑武。(杂)腰痛连腿——腕骨、三里。腰痛环跳委中神,若连背痛昆仓武。(杂)腰连足痛——环跳、行间、风市。腰连脚痛怎生医,环跳行间与风市。(杂)腰酸痛——阿是穴。如慢性以及肾虚者,加拨火罐。11、二阴部小便赤涩——兑端。小使赤涩,兑端独泻太阳经。(百)肠风下血——长强、承山。刺长强于承山,善主肠风新下血。(百)白浊遗精——阴交、气海。针三阴于气海,专司白浊久遗精。(百)五淋——肓俞、横骨。且如肓俞横骨,泻五淋之久积。(百)痔瘤——商丘。商丘痔瘤而最良。(百)脱肛——百会、尾翳。脱肛百会尾翳之所。(百)无子——阴交、石关。无子搜阴交石关之乡。(百)积痢——中脘、外丘。中脘主乎积痢,外丘收乎大肠。(肠)水蛊——偏历。刺偏历得小便,医大人之水蛊。(标)五淋——气海、三里。气海专能治五淋,更针三里随呼吸。(席)小便不禁——关元。小便不禁关元好。(席)大便闭涩——大敦。大便闭涩大敦烧。(席)痔漏——二白。二白医痔漏。(玉赋)疝气——大敦。大敦去疝气。(玉赋)便多——命门、肾俞。老者便多,命门兼肾俞而着艾。(玉赋)痔疾——长强、承山。长强承山灸痔最妙。(玉赋)便秘——照海、支沟。照海支沟通大便之秘。(玉赋)痢疾——百会、鸠尾。百会鸠尾治痢疾。(灵)大小便——大肠俞、小肠俞。大小肠俞大小便。(灵)五淋——气海、血海。气海血海疗五淋。(灵)偏坠——大敦。大敦二穴主偏坠。(灵)痔漏——二白穴(间使)痔漏之疾亦可憎,表里急重最艰禁,或痛或痒或下血,二白穴在掌中寻。(玉歌)尿濒——命门、肾俞。肾败腰虚小便频,夜间起止苦劳神,命门若得金针助,肾俞艾灸起遭?(玉歌)痔漏——承山、长强。九般痔漏最伤人,必刺承山效若神,更有长强一穴是,呻吟大痛穴为真。遗精——心俞、白环俞。胆寒由是怕惊心,遗精白浊实难禁,夜梦鬼交心俞治,白环俞治一般针。(玉歌)大便秘结——照海、支沟。大便秘结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更把支沟来泻动,方知妙穴有神功。(玉歌)疝气——大敦。七般疝气取大敦,穴法由来指侧间,诸经具载三毛处,不与师传隔万山。(玉歌)疝气——关元、大敦。肾强疝气发甚频,气上攻心似死人,关元兼刺大敦穴,此法亲传使得真。(玉歌)闭结——支沟。筋痛闭结支沟穴。(胜)泄泻——天枢。肠鸣大便时泄泻,脐旁二寸灸天枢。(玉赋)疝气——大敦。灸罢大敦除疝气。(胜)肠风——长强。痔疾肠风长强期。(胜)小便频——肾俞。肾败腰痛小便频,督脉两边肾俞除。(胜)痢疾——合谷、三里、中膂。痢疾合谷三里宜,甚者必须兼中膂。(杂)七疝——大敦、太冲。七疝大敦与太冲。(杂)五淋——血海。五淋血海通男妇。(杂)大便虚秘——支沟、足三里。大便虚秘支沟,泻足三里效可拟。(杂)热淋——长强、大敦、阳陵泉。热秘气秘先长强,大敦阳陵堪调护。(杂)小便不通——阴陵泉、足三里。小便不通阴陵泉,三里泻下溺如注。(杂)12、寒热热病汗不出——大都、经渠。热病汗出,大都更接于经渠。(百)发热——少冲、曲池。发热仗少冲、曲池之津。(百)岁热时行——陶道、肺俞。岁热时行,陶道复求肺俞理。(百)温寒湿热——下髎。温寒湿热下髎定。(百)阙热厥寒——涌泉。厥寒厥热涌泉清。(百)寒栗恶寒——二间、阴郄。寒栗恶寒二间疏通,阴郄暗。(百)劳瘵传尸——魄户、膏肓。劳瘵传尸,趋魄户膏肓之路。(百)中邪霍乱——阴谷、三里。中邪霍乱寻阴谷三里之路。(百)盗汗——阴郄、后溪。阴郄后溪治盗汗之多出。(百)疼痒——至阴、尾翳。至阴尾翳疗痒疾痛多。(百)热极——肩髃、阳溪。肩髃、阳溪,消隐中之热极。(百)寒疟——商阳、太溪。(百)寒疟商阳太溪验。(百)寒热痹痛——四关(合谷、太冲)。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标)体热劳嗽——魄户(泻)。体热劳嗽而泻魄户。(标)虚损——天枢。虚损天枢而可取。(标)伤寒——期门。期门穴主治伤寒,六日过经尤未汗。(席)伤寒——风府、风池。风府风池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席)疟疾——间使。间使剿疟疾。(玉赋)瘰疬瘾疹——天井。天井治瘰疬瘾疹。(玉赋)时疟阂疟——后溪。时疟阂疟寻后溪。(玉赋)伤寒——期门。期门刺伤寒未解,经不再传。(玉赋)伤寒无汗——复溜。伤寒无汗,攻复溜宜泻。(玉赋)伤寒有汗——合谷。伤寒有汗取合谷当随。(玉赋)虚汗——百劳。百劳止虚汗。(玉赋)热壅——少冲。又若心虚热壅,少冲明于济夺。(玉赋)疟疾——间使。疟生寒热兮,仗间使以扶持。(通)伤寒——期门。伤寒过经期门愈。(灵)寒热——申脉。申脉能除寒与热,头风偏正及心惊,耳鸣鼻衄胸中满,好把金针此穴明。(兰)伤寒无汗——合谷(补)、复溜(泻)。无汗更将合谷补,复溜穴泻好施针。(兰)汗多——合谷(补)。倘若汗我流不绝,合谷收补效如神。(兰)疟疾——后溪。时行疟疾最难禁,穴法由来未审明,若把后溪穴寻得,多加艾火即时轻。盗汗——百劳。满身发热痛为虚,盗汗淋淋渐损躯,须得百劳椎骨穴,金针一刺疾俱除。(玉歌)无汗——复溜(泻)有汗一合谷。无汗伤寒泻复溜、汗多宜将合谷收,若然下脉皆微细,金针一补脉还浮。(玉赋)]伤寒——期门、三里。伤寒过经尤未解,须向期门穴上针,忽然气喘攻胸膈,三里泻多须用心。(玉歌)五疟——间使、大杼。五疟寒多热更多,间使大杼真妙穴。(胜)13、精气神梦魇不宁——历兑、隐白。梦魇不宁,历兑相谐于隐白。(百)发狂奔走——上脘、神门。发狂奔下次上脘同起于神门。(百)惊悸怔忡——阳交、解溪。惊悸怔忡取阳交解溪勿误。(百)反长悲哭——天冲、大横。反长悲哭仗天冲、大横须精。(百)癫疾——身柱、本神。癫疾身柱本神令。(百)风痫——神道、心俞。风痫常发,神道须还心俞宁。(百)痫——鸠尾、涌泉。鸠尾能治五般痫,若下涌泉人不死。(席)癫——人中、十三鬼穴(人中

、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劳宫、上星、会阴、曲池、舌下缝、后溪、间使)。人中治癫功最高,十三鬼穴不须饶。(席)气不调——肩井、三里。若针肩井及三里,不刺之时气未调。(席)虚劳——膏补虚劳。(玉赋)呆痴笑眺——神门。神门治呆痴笑眺。(玉赋)黄疸神疲——至阳。至阳却疸,善治神疲。(玉赋)癫痫——鸠尾。鸠尾针癫痫已发,慎其妄施。(玉赋)脉沉——复溜。要起立脉之沉匿,复溜称神。(玉赋)梦遗——心俞、肾俞。心俞肾俞治腰肾虚乏之梦遗。(玉赋)尸劳——涌泉、关元、丰隆。涌泉关无丰隆,为治尸劳之例。(玉赋)惊搐——印堂。印堂治惊搐。(玉赋)呆痴——神门。神门除心性之呆痴。(通)癫痫狂——后溪。癫痫狂兮,凭后溪而疗是。(通)五劳——足三里。三里却五劳之赢瘦。(通)黄疸——腕骨。固知腕骨祛黄。(通)气上壅——足三里。治气上壅足三里。(灵)癫——水沟、间使。水沟间使治邪癫。(灵)身倦——劳宫。劳宫医得身劳倦。(灵)癫狂——后溪。后溪专治督脉病,癫狂此穴治还轻。(兰)中风不语——顶门(囟会)、百会。中风不语最难难,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即时苏醒免危。(玉歌)中风——中冲、人中。中风之症症非轻,中冲二穴可安宁,先补后泻如无应,再刺人中立便轻。(玉歌)胆寒心虚——少冲。胆寒心虚病如何,少冲二穴最功多,刺入三公不着艾,金针用后自平和。(玉歌)瘾疹——天井。如今瘾疹疾多般,好手医人治亦难,天井二穴。多着艾,纵生瘰疬灸皆安。(玉歌)痴呆——神门。痴呆之症不堪亲,不识尊卑枉骂人,神门独治痴呆病,转手骨工得穴真。(玉歌)黄疸——至阳。至阳亦治黄疸病,先补后泻效分明。(玉歌)强壮——膏肓。膏肓二穴治病强,些穴原来难席量,斯穴禁针多着艾,甘一壮亦无妨。(玉歌)黄疸——腕骨、中脘。脾家之症有多般,致成翻胃呈现食难,黄疸亦须寻腕骨金针必定夺中脘。(玉歌)传尸劳——涌泉、丰隆、丹田。传尸劳病最难医,涌泉出血免灾危,痰多须向丰隆泻,气喘丹田亦可施。(玉歌)痫——鸠尾。鸠尾独治五般痫,此穴须当存细观,若然着艾宜七壮,多则伤人针亦难。(玉歌)五痫——后溪、鸠尾、神门。后溪鸠尾及神门,治疗五痫立便痊。(胜)中风——人中、颊车。泻却人中及颊车,治疗中风口吐沫。(胜)气症——气海。诸般气症从何治,气海针之灸亦宜。(胜)遗精——心俞。遗精白浊心俞治。(胜)黄疸——至阳。黄疸至阳便能离。(胜)肝血盛——肝俞。肝血盛兮肝俞泻。(胜)脾病气血——合谷、三阴交。脾病气先合谷,后刺三阴针用烧。(胜)内伤——内关。一切内伤内关穴,痰火积块退烦潮。(杂)吐衄——尺泽、上星、禾?。吐血尺泽功无比,衄血上星与禾?。(杂)痫——劳宫、涌泉。劳宫能治五般痫,更刺涌泉疾若挑。(杂)痴呆——神门、人中、间使。神门专治痴呆症,人中间使祛癫疾妖。(杂)14、女人经期不准——地机、血海。女人经事改常,自有地机血海。(百)漏血——交信、合阳。女子少气漏血,不无效信合阳。(百)带下产崩——冲门、气冲。月浊违限——天枢、水泉。月经违限——天枢水泉细详。(百)乳痛——肩井。肩井乳痛而极效。(百)妇人血晕——阴交、阳别。阴交阳别而定血晕。(标)下胎衣——照海、外关。阴跷阳维而下胎衣。(标)两乳刺痛——太渊、列缺。气痛两乳求太渊,未应之时泻列缺。(席)难产——乳根二肋。但向乳根二肋间,又治妇人生产难。(席)妇人心痛——心俞。妇人心痛心俞穴。(席)妇人乳肿——少泽、太阳。妇人乳肿,少泽与太阳可推。(玉赋)赤白带——中极赤带白带求中极之异同。(玉赋)泻死胎——阴交。文伯泻死胎于阴交。(通)气刺两乳——太渊。气刺两乳求太渊。(灵)吹乳——少泽。妇人吹乳痛难消,吐血风痰稠似胶,少泽穴内明补泻,应时神效气能调。(百)赤白带——中极。赤白妇人带下难,只困虚败不能安,中极补多宜泻少,灼火还须着意看。(玉歌)下胎衣——阴交。阴交针入下胎衣。(胜)两乳刺痛——太渊、列缺。太渊列缺穴相连,能祛气痛刺两乳。(杂)通经——合谷、三里。妇人通经泻合谷。(杂)催孕——三里、至阴。三里、至阴催孕妊。(杂)死胎——阴交。死胎阴交不可缓。(杂)下胞衣——照海、内关。胞衣照海内关寻。(杂)15、婴幼儿盗汗肝蒸——阴郄。泻有郄止盗汗,治小儿骨蒸。(标)脱肛——百会(灸)、鸠尾。小儿脱肛患多时,先灸百会次鸠尾。(席)小儿慢惊——印堂。孩子慢惊何可治,印堂刺入艾还加。(玉歌)小儿惊风——少商、人中、涌泉。小儿惊风少商穴,人中涌泉泻莫深。(杂)

16、脾胃病症状选穴古歌赋选胸闷: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百)听宫、脾俞,祛残心下之悲凄。(百)胸满:阴陵泉治心胸满,针到承山饮食思。(席)胸满更加噎塞,中府、意舍所行。(百)胸满项强,神藏、璇玑已试。(百)欲调饱满之气逆,三里可胜。(玉赋)经年或变劳怯者,痞满脐旁章门决。(胜)诸般气从何治,气海针之灸亦宜。(宜)心胸痞满阴陵泉。(杂)心胸有病少腹泻。(肘)中满如何去得根,阴包如刺效如神。(肘)胁痛:久知胁肋疼痛,气户华盖有灵。(百)胸胁支满何疗,章门不用细寻。(百)若是胁痛并闭结,支沟奇效非常。(玉歌)胁痛只须阳陵泉。(杂)伤寒痞结胁积痛,宜用期门见神功。(肘)两足两胁满难伸,飞虎神针七公到。(肘)肠鸣:腹内肠鸣,下脘、陷谷能平。(百)疟疾面肿及肠鸣,先取合谷后内庭。(肘)腹中痛块疼难当,穴法宜向内关防。(玉歌)肠鸣大便时泄泻,脐旁两寸灸天枢。(胜)泄泻肚腹诸般疾,三里内庭功无比。(杂)脘痛:膈痛饮蓄难禁,膻中巨阙便针。(百)上脘、中脘治九种之心痛。(玉赋)九种心痛及脾痛,上脘穴内用神针。(玉歌)心痛、脾痛上脘先。(胜)霍乱心痛吐痰涎,巨阙着艾便安然。(胜)脾痛背痛中渚泻,脾心急痛寻公孙。(胜)心痛翻胃刺劳宫。(杂)若是胃中停宿食,后寻三里起璇玑。(长)中脘回还胃气通(肘)呕吐:烦心呕吐,幽门开彻玉堂明。(百)呕吐还须上脘疗。(席)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玉歌)伤寒呕吐闷涎随,列缺下针三分许。(杂)腹痛:肚痛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席)腹痛秘结,大陵合个关支沟。(玉赋)腹中疼痛亦难当,大陵外关可消详。(玉歌)小肠气痛先长强,后刺大敦不要忙。(胜)小肠气痛归来治。(胜)腹痛公孙内关耳。(杂)如是小肠连脐痛,先刺阴陵后涌泉。(长)腹胀:内庭临泣理小腹之?。(玉赋)腹膨而胀,夺内庭以休迟。(通)小腹胀满气功心,内庭二穴要先针。(玉歌)腹胀水公多得力。(胜)肚腹浮肿胀膨膨,先针水分泻建里。(胜)倦怠:倦言嗜卧往通里大钟而明。(百)至阳却疸,善治神疲。(玉赋)若是头风并眼痛,上星穴内刺无偏。(玉歌)便秘:大便闭涩大敦绕。(席)照海支沟能大便之秘。(玉赋)腹痛便秘大陵合外关支沟。(玉赋)若是胁痛并闭结,支沟奇妙效非常。(玉歌)大便闭结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心,更把支沟来协泻,方知妙穴有神功。(玉歌)大便虚秘补支沟,泻足三里效可拟。(杂)尿赤:小便赤涩,兑端独泻太阳经。(百)小便不禁,关元好。(席)多梦:梦魇不宁,历兑相谐于隐白。(百)惊悸:惊悸怔忡,取阳交解溪勿误。(百)通里疗心惊而即瘥。(玉赋)发黄:目黄兮,阳纲胆俞。(百)黄疸亦须寻腕骨,金针必定奇中脘。(玉歌)黄疸至阳便能离。(胜)噎气吞酸:噎气吞酸食不投,膻中七壮除膈热。(胜)食不消化:脾虚谷以不消,脾俞膀胱觅。(百)胃寒食而难化,魂门胃俞堪责。(百)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席)胃中有积刺璇玑,三里功多人不知。(席)阴陵泉治心胸满,针到承山饮食思。(席)胃冷下脘却为良。(胜)内伤食积针三里,璇玑相应块亦消。(杂)若是胃中停宿食,后寻三里起璇玑。(长)

周新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ydgt.com/jbbj/74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