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胡希恕老先生怎样玩转六经

时间:2019-1-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胡希恕先生是小书生最为崇拜的经方学家,毕生致力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理论研究,其独特的方证辨证体系,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天,书生就胡希恕经方辨治体系作简要介绍,看看这位经方大家眼中的六经是个什么模样?

胡老的思想

在胡希恕(以下简称胡老)的经方医学体系中,经方的演化被分成了三个阶段:

最初的阶段要数《神农本草经》的出现。当时的人们通过观察发现不同动植物及矿石类对于人体有着不同的作用,其中总结出的“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形成了单方方药,从四气五味、阴阳寒热表里的角度对药物进行分辨。

下一个阶段即是《汤液经法》的问世。人们逐渐发现两两搭配,甚至三味或者跟多味药物搭配的方法,较之于单味药物疗效好,于是这一时期实现单方到复方的跨越。经方的复方方证也是依据药物的寒热温凉,治疗疾病的寒热虚实,同时根据疾病的病位,表里浅深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治法。

终极阶段便是经方理论体系形成之时,《伤寒杂病论》继承《汤液经法》中的理论,不只是有表与里的分类法,还有半表半里的分类。并且书中明确提出了各六经病证的提纲证,同时对提纲进行阐释,说明其内涵。

胡老指出仲景《伤寒论》与《黄帝内经》无关,其再传弟子冯世伦通过考证经方理论体系的形成,提出中医有两个医学体系,即《伤寒论》为代表的经方医学理论体系和《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医经理论体系,同时重新定义了“经方”的概念。

经方是经方医学的简称,其并不仅限于数百首经验效方,而更是一个独立的医药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理论集中反映在六经八纲思想指导下的方证相应学说,其特点是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相应而治愈疾病。其代表著作是《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伤寒论》。

为什么会用六经命名疾病?

关于六经,胡老指出,中医的发展是由针灸砭石到汤液理疗,最初常常以经络来命名疾病,因此《伤寒论》也沿袭了此种命名方式,同时这种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也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贴合,即症候群来定义的六经病。通过《伤寒论》的原文能够发现,贯穿整本书的是八纲思想,而与经络穴位无关。因此六经方证辨证,是运用经方的重要辨证思路,即从症状到六经再到方证。

六经和八纲又有什么关系?

胡老一直在强调,六经病来源于八纲,那么六经和八纲是个什么关系呢?

关于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胡老将其分为两大类,其一为病位,即表、里,中间还包含有半表半里;另一则为病性,即阴、阳两类,寒、虚、实均可归属于阴阳中的一种特性。

病位:表即体表,指机体外在的躯壳,包括皮肤、肌肉、筋骨等。如果病邪集中反应于此,则为表证。里即机体的里面,指机体在内的消化通道,包括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如果病邪集中反应于此,则为里证。半表半里指表之内,里之外,即胸腹两腔之间,为诸多脏器所在之地。如果病邪集中反应于此,则为半表半里证。

病性:阳性证,指人体代谢机能太过,表现出亢进的、发扬的、兴奋的等等这类太过的病证反应。阴性证,指人体代谢机能不及,表现出衰退的、消沉的、抑制的等等这类不及的病证反应。

胡老认为三阴三阳,在《伤寒论》中虽称之为病,其实是证的概念,六经的病证分类来源于八纲。太阳病(证)是病位在表、病性为阳的表阳证,少阴病(证)是病位在表、病性为阴的表阴证。阳明病(证)是病位在里、病性为阳的里阳证,太阴病(证)是病位在里、病性为阴的里阴证。少阳病(证)是病位在半表半里、病性为阳的半表半里阳证,厥阴病(证)是病位在半表半里、病性为阴的半表半里阴证。

方证又是怎么一回事?

所谓方证,指方药的适应证。某方证,即指某方的适应证。胡老特别强调方证的重要性,认为临床辨证施治,在辨清六经八纲的基础上,必须辨对方证,才是中医治疗疾病有效无效的关键。提出“方证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亦是辨证的尖端。”而辨方证的功夫在于掌握各方的具体证治。

具体怎么运用?

表证,是人体欲借发汗的转机,从体表解除疾病的反应。所以,太阳病与少阴病均可用汗法,不可用吐下之法。两者区别在于,少阴病的发汗之法需要酌情加入附子、细辛等温性药物。

里证,是人体欲借排便、涌吐的转机,从消化道解除疾病的反应。所以,阳明病与太阴病均可用吐下之法。两者区别在于,阳明病用寒凉药吐下,太阴病用温热药吐下。需要注意的是,阳明病不宜汗,若有热结于里而胃家实,才宜下之。若仅有热而未结实,则宜清热。太阴病常用温补之法,但不应忽略其有温吐、温下之法。

半表半里证,是人体欲借各脏器的功能协助之力,自呼吸、二便、出汗等方式解除疾病的反应。所以,少阳病与厥阴病均只宜用和解之法,禁汗、吐、下三法,区别在于,厥阴病的和法中需要加入温性的药物。

表、里、阴、阳的治则己在六经治则之中,故八纲只剩寒、热、虚、实四种。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么,实者攻之。

胡老指出,不管人患了什么病,将人体在患病之后的各种症状反应进行归类,分辨症状反应所处位置和症状反应性质两大类,并区分为表、里、半表半里,在性质上辨别出阴、阳、寒、热、虚、实,二者综合判断,均在六经的三阴三阳之中。

比如,患者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为特征,我们可判断其为太阳病,这里的太阳病,是具有相同证候的一般疾病的通称,只要是太阳病都具有类似的一系列固定的证候,是人体的一般的规律性的反应。根据太阳病我们可确定出发汗为主要治疗原则,但选择哪一个方药,什么样的方式来发汗,还需要再根据患者的其他情况,选用适应的方药治疗。如患者伴有发热、汗出、恶风、脉缓等证候,宜与桂枝汤;伴有无汗出、身疼痛、脉紧等证候,宜与麻黄汤;伴有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等证候,宜与葛根汤;伴有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脉紧等证候,宜与大青龙汤。

胡老以方类证的分类总结,总共归纳出27类方,包含桂枝汤类方、麻黄汤类方、承气汤类方、白虎汤类方、下瘀血汤类方、陷胸汤类方、泻心汤类方、瓜蒂散类方、甘草干姜汤类方、干姜附子汤类方、附子汤类方、赤石脂禹余粮类方、大黄附子汤类方、柴胡汤类方、半夏汤类方、橘皮汤类方、黄芩黄连汤类方、栀子豉汤类方、甘草汤类方、枳术汤类方、括楼薤白汤类方、芎归胶艾汤类方、麦门冬汤类方、木防己汤类方、薏苡附子散类方、猪苓汤类方及其他类方。

更加进阶的了解胡老的学术思想,小书生推荐一下参考书目:《胡希恕伤寒论讲座》、《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胡希恕病位类方解》,后世医家对于仲景《伤寒杂病论》注解不同,因此各成一派,也为我们临床诊疗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1.冯世纶.胡希恕论通治——纪念胡希恕诞辰周年[J].中医药通报,,17(02):1-5.

2.左黎黎.胡希恕经方医学痹证证治规律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

3.武开放,杨幼新.胡希恕先生独特的六经辨证体系[J].吉林中医药,,33(07):-.

4.赵敏,史云菊.胡希恕痹证六经辨证经验[J].风湿病与关节炎,,1(03):60+73

文章转载自“医界书生”







































白癜风能不能治疗好
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ydgt.com/jbzl/7413.html

------分隔线----------------------------